12 月 30 日,《科技日报》刊文《突破空间限制 飞地园区助贵阳走出多赢发展路》,报道贵州贵阳在破解区域融合发展和园区提质增效中,利用飞地园区模式,打破发展的行政边界限制和不均衡性,实现资源共享、要素共用、功能互补,进而推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配置,形成了多赢的局面。具体报道如下:
突破空间限制 飞地园区助贵阳走出多赢发展路
" 强省会 " 五年行动,是贵阳当好贵州高质量发展 " 火车头 " 的必然选择。这其中,区域融合发展和园区提质增效颇为关键。而飞地园区的兴起,成为贵阳破解区域融合发展和园区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
产业要发展,园区是载体,而飞地园区模式,则为园区的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日前,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共建产业园工作推进会,从合作主体、合作模式、合作政策为飞地园区建设作出了明确指导。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说,飞地园区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 " 嵌入式 " 发展模式。它可在打破行政边界限制和不均衡性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和相关要素的转移,进而推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配置,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飞地园区让老城区实现 " 借鸡生蛋 "
眼下,位于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从 2020 年 12 月正式入驻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到 5 月中旬试运行,短短半年时间,该公司完成了从签约到入驻到试运行的 " 三大步 "。"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不仅环境优越,还能减免房租,在这里员工的住房也得到了保障。" 该公司负责人杨进说。该公司深耕超高清显示技术、AI 人工智能等领域,生产的产品除在国内销售,也出口到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其实是一个飞地园区。位于贵阳老城区,困于土地资源限制,南明区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颇受掣肘。2016 年,南明区审时度势,依托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以飞地园区模式,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无偿划出 451 亩地,供南明建设产业园。这里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环境,为南明区引进发达地区高端技术和优质企业创造了先决条件。" 南明区园区办综合协调部部长朱涛表示,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分为三期,由中铁八局等单位承建。目前,一期南明食药同源产业园和二期南明电子信息产业园 A 组团已投入使用。一期主要发展以中医药创新、生物科技等为重点的食药同源产业;二期主要发展以中高端智能产品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
朱涛说,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紧紧咬住 " 营商环境 " 这一生命线,以 " 一项目一专班 " 为基础,采取 " 一企一策 "" 一事一议 " 的方式,联动各部门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 " 保姆式 " 服务。同时,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学校、医院、商业服务等配套日趋完善,也为园区内企业生产提供了 " 无限续航 " 的动力。
如今的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日益成为投资者所倾心的热土,先后引来了智能电网制造产业园、贵州酱酒集团有限公司贵阳生产基地及展示中心、贵州现代中药应用创新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入驻,累计完成工业到位资金约 5.339 亿元。这其中,南明区独特的发展优势及优质的人才跟踪服务功不可没。
飞地园区模式,拓展了跨境电商新生态
贵阳综保区是贵州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也是贵州省 "1+8" 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之一,然而,地处郊区的贵阳综保区,如何让贵阳市民轻而易举地体验跨境电商服务?正是飞地园区模式和大数据手段,在时空上将贵阳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延伸到了市区,重塑了该产业园的新生态。
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繁华地段的云上方舟,是贵阳综保区倾力打造的贵州首个智慧商业综合体。" 小云 " 机器人在这里 " 上岗 ",她可以和消费者进行语音沟通,提供导购服务,也可以基于人脸识别主动问候消费者,帮助消费者自助办理入会、积分兑换等业务。
通过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云上方舟深度描摹客户画像,商家据此深挖客户需求;通过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云上方舟在让消费者得到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为商家改进服务和产品提供精准依据。为此,贵阳综保区引进大数据专业人才团队。大数据 BI 分析引擎、公共 WiFi 系统、商管办公系统等 12 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运用,近 300 个传感器、130 余个客流监控摄像机、330 余个安防摄像机的综合部署,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智慧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贵州首家最大规模跨境电商平台—— G7 保税广场的落户,云上方舟几乎汇集了日化美妆、母婴食品、酒饮家居等全球优质品牌或时下热门品牌。由于采用 " 线上 + 线下 " 融合发展、一般贸易与跨境电商相结合的 " 双轨制 " 经营模式,消费者在 G7 保税广场线上平台下单后,所购买的进口商品直接从贵阳综合保税区发货,物流时间大大缩短,宅在家便可迅速买到全球好货。
贵阳综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珂说,云上方舟智慧商业综合体以创新驱动为目标,直面传统实体商业痛点,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商业深度融合,成为全国首创的可感知、会分析、可交互、能进化、可推广的智慧商业综合体。
与南明区的 " 借鸡生蛋 " 相比,贵阳综保区抢抓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历史机遇,借助飞地园区模式,为贵阳跨境电商产业园注入了新活力。
飞地园区为 " 强省会 " 破解发展难题
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对于 " 飞出地 " 来说,是项目飞出去,产值留下来,也突破了土地资源限制和发展空间;对于 " 飞入地 " 而言,则是产业飞进来,人气聚起来,又避免了园区重复建设,从而形成双赢局面。
2020 年年初,贵阳市云岩区与贵安新区签订战略框架协议,通过共建飞地园区的方式,建设 634 亩的云岩贵安飞地园区。根据规划,双方将围绕优势产业共同开展招商引业和产业服务,打造以装备制造、航空制造、新型材料、高品质食药等为突出业态的产业园区,并合作发展建筑、商贸、服务业等产业。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还将充分发挥各自产业、资源、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共建产业园为合作发展基础,共同招商引业,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同时,云岩贵安飞地园区鼓励云岩区优质企业 " 退城进园 ",积极引进一批具有成长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企业及人才团队项目落户。
贵阳市云岩区工信局局长陈亮表示,在前期引进今朝电气、爱康嘉两家企业落户云岩贵安飞地园区的基础上,云岩区积极推动云岩、贵安 " 双区 " 联动,探索 " 云岩总部+贵安基地 "" 云岩市场 + 贵安产品 "" 云岩研发 + 贵安制造 "" 云岩企业 + 贵安资源 " 产业合作新模式,实现资源互补、产业互通、经济互助、设施共建、项目共招、发展共赢,并积极将飞地园区模式复制外延,因地制宜地与贵阳综保区合作探索建设飞地园区。
" 强省会 " 五年行动,是贵阳当好贵州高质量发展 " 火车头 " 的必然选择。这其中,区域融合发展和园区提质增效颇为关键。而飞地园区的兴起,成为贵阳破解区域融合发展和园区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
贵阳专门出台政策,探索推进贵阳中心城区各区市与贵安新区、贵阳综保区等周边区域合作共建飞地园区,以实现资源共享、要素共用、功能互补。目前,除贵安云岩产业园外,贵安南明、贵安花溪合作产业园区已在贵安新区落地建设。在 " 强省会 " 行动中,飞地园区突破了区域和行政限制,成为贵阳破解区域发展难题的有力抓手,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邓文盈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