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 App 管理,推动与 " 双减 " 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提出,对于提供和传播 " 拍照搜题 " 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 App,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
手机一拍,答案就来。如此 " 神奇 " 的拍照搜题 App,操作体验到底怎么样?暂时下线此类产品,家长学生和老师有何意见?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和利用这类技术?记者进行了调查。
" 作业做得漂亮,可一到考试就露馅 "
由在线教育机构最先推出的拍照搜题 App,在学生群体曾风靡一时。在北京海淀多所学校门口,记者采访多位中小学生,他们都使用过此类产品,用以帮助完成作业。
初一学生柳璐告诉记者:" 有的知识点看上去很简单,但自己没掌握,也不敢问老师。" 她通常使用拍照搜题 App 搜索数学题目," 有的题目,下面还有视频解析 "。
济南某小学校长王涵第一次听说拍照搜题 App 是在一次校内会议上。她听老师们聊起,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 作业做得漂亮,可一到考试就露馅 "。
王涵调查后才发现背后的 " 猫腻 ",许多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学业的关心,而孩子则利用拍照搜题 App" 不动脑筋 " 地完成作业。
" 不仅可以直接搜出数学题的正确答案,连解答过程也一模一样。" 该校数学老师杜计平好几次看到 " 雷同作业 "。他认为,这跟抄作业 " 没有区别 "," 有些学生以为自己看了答案后能理解,就算学会了。但事实上,能看懂答案和独立做出来,完全是两码事 "。
记者调查发现,不光是数学、化学、物理等理科类作业,部分语文作业也会出现 " 抄袭痕迹 "。" 学生作业中的一些词语、句子,搭眼一看,就敢肯定不是一个五年级学生能写出来的。"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
作为校长,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王涵立即 " 采取措施 ":要求各班加强家校联系,告知家长使用拍照搜题 App 的危害;尽量让学生在学校自主完成大部分作业;要求老师多布置侧重于答题过程的开放性题目。
部分 " 家长模式 " 设置形同虚设
2013 年,拍照搜题 App 首次出现,随后多个线上辅导平台都上线了类似产品,一些头部品牌更是得到多轮投资。资本热情退去后,如今赛道上只剩下寥寥几个知名拍照搜题 App。
此类产品的操作体验到底怎么样?近日,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里发现,依然有多个拍照搜题 App 可供下载。下载进入某 App 后,发现其首页已无 " 拍照 " 或 " 搜题 " 等关键词,取而代之的是 " 视频答疑 "" 搜索答疑 " 等字眼。点击进入后,依然可以使用拍照搜题功能。
目前,多数拍照搜题 App 已提供有 " 学生和家长 / 老师模式切换 " 功能设置,记者在 " 学生模式 " 下随机搜题,结果显示 " 家长认证成功后可查看完整解析内容 ",但是 " 家长认证 " 仅需提供任意成年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即可,不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等进一步操作。
有部分 App 可通过绑定微信小程序,切换至 " 家长模式 "。家长可以通过日报、周报、学期报告、实时错题本等可视化学情报告,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但是,也有一部分拍照搜题 App 的 " 家长模式 ",设置烦琐复杂,操作难度较高。
在中国农大南门,记者遇到一位外卖员牛贵兴," 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再加上平时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也很难辅导老大和老二的作业 ",他对拍照搜题 App 是 " 又爱又恨 "。前几天,牛贵兴夫妇俩拿手机鼓捣了半天," 也没学会咋切换到家长模式。孩子作业,我也看不懂,就让他自己拿手机查吧 "。
面对拍照搜题 App,和学校老师一致反对的态度不一样,一些家长却表现出犹豫。
对于北京海淀家长吴丽来说,拍照搜题 App 是辅导孩子学习的 " 好帮手 ":" 孩子的理科成绩很好,偶尔遇到难题就会到 App 上面搜答案解析。"
吴丽监督孩子,通过视频讲解,消化吸收后再结合相关知识点,找同类型的题练习巩固一下," 孩子很自觉,学得也很主动 "。
2020 年 3 月,真人在线答疑的拍照搜题 App 出现后,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热捧,成为线上教学的一种新形式。" 如果下线这类 App,辅导孩子怎么办?" 吴丽问。
不能一刀切,视不同情况而定
在充分考虑到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特殊性,不能对拍照搜题 App 一刀切。但是,如果将原来一对一辅导直接搬到了拍照搜题 App 上,将辅导时间化整为零,这明显与 " 双减 " 政策要求相悖。郑州大学教授罗志敏建议,根据不同年级段的要求,对拍照搜题 App 线上学习的时间段、总时长、最晚学习时间作出具体的限定," 要让学生远离拍照搜题 App 依赖,关键是教师辅导要跟上 "。
互联网出现后,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它们是帮助学习,还是影响学生独立思考,人们总是难以找到明确答案。显然,遇到这个问题的,拍照搜题 App 不会是最后一个。
"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教育确实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但教育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在不同学段应有区别。此次通知明确,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 App 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相关 App 予以撤销,就更说明这一点。" 华中师范大学罗祖兵教授建议,尽量不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用,而是由教师或家长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该在家长与教师的指导、监护下使用;初高中,虽然学生可以自主地使用信息技术,但整体而言应该尽量少地使用。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韩彤
来源丨光明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