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6,一直关注试验性以及跨学科创新力量的华 • 美术馆上演了一场别致的音乐分享会 " 有声调频 "。项目邀请到了 5 位 " 发声 " 艺术家及 3 组 " 造声 " 创作及表演艺术家,共同激发深层的创造能量。此次 " 有声调频 " 项目的时间跨度从 2021 年末持续到 2022 年,除了在 2021 年末举行的线下分享表演外,还计划在明年初举办相关的 " 有声调频 " 展览对公众进行免费展出,旨在体现艺术可以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现场," 造声艺术家 " 李剑鸿、白鲸浮岛、国王的新衣表演曲了《半个圆圈》 《声音蒙太奇》 《自己是个故事》三组 " 造声 " 创作,表演艺术家还带来采用了 " 投稿片段 " 所创作的三首新作品,以此来连接他们与征集到的大众声音。
据介绍," 投稿片段 " 采集了各行各业的人在生活中的声音,经过艺术家们的重新创作,将声音和声音进行碰撞和重建,重新编曲制成音乐作品。通过线上的征集,收录了许多来自不同行业和年龄段的生活环境音,艺术家惊喜地发现,这些环境音都有着独特的差异性,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情绪。艺术家表示,这些声音的艺术再造就有着这种迷人的复杂性,被赋予了主观意识加以创作的声音就像是一种包含了各类形式表达的媒介,承载了许多让听众意料之外的内容。
此次 " 有声调频 " 不再拘泥于展览的表现形式,将之扩展至更广的维度,让观众直接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之中,创造一个交流空间和艺术环境,鼓励观众积极参与我们线上的声音投稿活动。
将这些从日常中采集的声音通过编曲旋律的制作,重组成音乐作品,开拓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激活更高的能量,连结自然、空间、城市与个体间的关系,重新探索 " 发声者 " 与 " 聆听者 " 的艺术语境,让艺术的能量在模糊的界限中相互碰撞、激活。
据介绍, 华 • 美术馆以关注试验性以及跨学科的创新力量,推动设计的交流、发展与研究为主要方向。设定 " 衣、食、住、行、用 + X" 等六大展览板块,来实现公众与设计、艺术和文化的链接。尝试将日常生活与不同的艺术媒介对接,聚焦能量扩散和开放创作,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设计方式构建一个广阔的交流空间。
" 日常生活实践 " 系列项目包含一种米歇尔 • 德 • 塞托(Michel de Certeau)式的创造性行动,人们运用不同的实践技术重新设计生活方式,以开拓性的坐标去定义空间、环境、社会系统及日常万物的力量。
项目负责人表示,本次行动计划期待可以引发更深度的公共参与,恢复生命的弹力,以尝试给正在解决社会问题、或者希望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群体,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线索和方向。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