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浩如烟海的传世古籍,是历代文人的智慧结晶,流传至今却成了晦涩难懂的 " 故纸堆 "?不存在的。12 月 30 日,《江苏文库》第四批成果发布会在南京召开。现场,《江苏文库》数据库一期工程展示成果。现在,读者通过 PC 端和微信小程序,就能在线阅读《江苏文库》,一键通晓千年文脉。
一期工程已完成,487 册图书可在线读
" 目前,《江苏文库》数字化建设已经完成第一期工程。" 现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中心副主任蔡立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
△《江苏文库》PC 端网站
一期工程一方面是完成了《江苏文库》数据库软件平台的建设,用户可通过 PC 端网站和微信小程序访问数据库。另一方面,《江苏文库》所有已出纸书已实现数字化,包含排印本图书 122 册(总字数约 4500 万字),影印本图书 365 册(图片总数约 35 万张)。
读者可以利用电脑或者手机方便阅读已经出版的前三批 487 册图书,并可使用全书检索、全库检索、复制引用等功能开展研究工作,还可通过可视化统计功能了解《江苏文库》整体情况。
3000 册纸书将全部数字化,可检索
蔡立介绍,《江苏文库》数字化,将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书目信息等知识元的关联,将古籍文献、学术研究成果、知识条目有机结合,建立立体化知识系统,提供传统纸质图书无法实现的检索、类聚、知识与信息的链接、知识提示等服务功能,让读者能够方便地阅读、利用古籍文献。
《江苏文库》3000 册纸书,将被按照国家古籍电子化技术标准进行内容数字化、编辑标引加工处理,实现文献的数字化保存,其中包含 1000 册排印本、2000 册影印本。
排印本主要集中在书目编、精华编和研究编的图书,它们是对江苏文化典籍细致整理、研究后排印出版的现代出版物。全文化数据,可以满足读者全文阅读、检索、图文对照等需求。
影印本主要集中在《江苏文库》文献编、史料编、方志编的图书,它们是网罗、甄选、编排江苏文化典籍的古籍影印本。数字化目录,可以满足读者查阅原图、标题检索的要求。
《江苏文库》数据库软件平台,按照 " 六编 " 格局,包括六个部分,以及江苏学人、资源可视化分析等内容,可以提供古籍检索、超大字符集显示、版权保护、数据访问统计以及用户行为分析等功能模块。
通过数据库平台传播文脉,是未来五年重要任务
江苏省委宣传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都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工程规划阶段就提出了《江苏文库》纸质出版、数字出版齐头并进的设想。在《江苏文库》第一批纸质出版成果推出以后,就开始了对数字化建设项目的调研论证工作。
" 在地方文库数字化领域,《江苏文库》数字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与专家的高度肯定。" 蔡立说,今年 11 月,《江苏文库》数字化建设一期项目获得 2021 年度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要把江苏文化丰富的内容,通过数字化的手段、网络化的传播渠道呈现出来、传播出去,这才是我们数字化的目的。"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脉编辑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江苏文库 · 书目编》主编姜小青认为,通过数据库平台传播 "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 " 和江苏文化的发展脉络,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张然 刘静妍 / 文 马晶晶 吉星 王曦 / 摄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