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林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 "1+1+9" 重点任务目标,出台了《广东省林业局关于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断彰显。数据显示,广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去年达 8212 亿元,连续十二年全国第一。其中林下经济发展面积 1987.5 万亩,产值 448.1 亿元。
春砂仁是著名的 " 四大南药 " 之一,作为阳春市的地方特色产品,其历来以独特的品质享誉海内外。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阳江阳春科研人员与林农携手攻克种植难关,随着政策春风吹来,按照广东省 " 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 " 的发展思路,阳春市春砂仁种植面积 4 年增了一倍,最高品质的每斤售价可达近 4000 元。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春砂仁助力阳春呈现出生态增优、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可喜态势。
阳春春砂仁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 " 法宝 "
砂仁是林下经济作物,其一般生长在潮湿的坡地和树荫下。广东阳春特有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孕育出砂仁特有的品质,因此有了春砂仁的说法,享有 " 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 " 的美誉,与槟榔、益智仁、巴戟天一起被称为 " 四大南药 "。
近年来,随着《指导意见》出台,按照广东省 " 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 " 的发展思路,阳春市春砂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阳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 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阳春全市春砂仁种植面积 20000 多亩。到了 2021 年 7 月,阳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2020 年阳春春砂仁种植面积达 4.47 万亩,短短 4 年翻了一倍。
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阳春市面积较大的有恒豐实业有限公司春砂仁示范基地、春湾钟蕉垌春砂仁种植基地、九仔坑春砂仁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春砂仁 1000 亩以上。其中 2021 年,金花坑有 500 多户村民共种植 4500 多亩春砂仁,最高品质的春砂仁每斤能卖到 3800 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 " 法宝 "。
钟蕉垌发现高产品种,3-4 年就能收获春砂仁
春湾钟蕉垌春砂仁种植基地合作社钟伙金曾在中山打工,2008 年回到钟蕉垌村成为春砂仁种植的专业户,他表示,种植春砂仁不容易,春砂仁的花朵相当特殊,花朵开在地表以下的匍匐茎上,离地面仅几厘米,难以被普通昆虫授粉,唯有当地筑巢于土的彩带蜂可以授粉。1970 年代起,阳春一带的彩带蜂越来越少直至消失,一批老师傅被迫摸索出 " 磨粉法 "、" 推拉法 " 等人工授粉的方法,才能延续种植春砂仁的传统。
人工授粉时,人得蹲着,工作量极大,即便是出生于 1970 年代的钟伙金也很难坚持,往昔种植 100 亩的他,几年前主动减到 50 亩。不过减产并不见得会减少收成。钟伙金说,在一块自家的老林地上,发现几株苗,开花有十八朵,是普通春砂仁开花的 2 倍。他将这一发生告知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单位,并与专家一起成功找到高产的春砂仁品种,命名为 " 钟蕉一号 "。
钟伙金介绍说," 钟蕉一号 " 种下去之后,基本上第 3-4 年就能收获春砂仁,100 亩林地中,一旦有了收成,以每斤 1000 左右的收购价计算,能收入 100 多万,平均下来,每年收入超过 20 万。
春砂仁花、果、根、茎、叶皆可入药
春砂仁浑身上下都是宝,花、果、根、茎、叶皆可入药,咬开一颗,甜、酸、苦、辣、甘五味俱全,瞬间充满口腔、横冲直撞、通气调和,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泄,理气保胎,胃益肾等功效。
经现代技术检测,春砂仁富含 10 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尤其是阳春市蟠龙金花坑所产的春砂仁,具有理气功效的挥发油和镇痛功效的乙酸龙脑酯,含量超过国内其他地区和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产地的砂仁,因此品质最好、药效最佳。
广东嘉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师负责人麦炳午表示,春砂仁鲜果可制作砂仁蜜和砂仁酒。与其他酒伤胃不同,春砂仁酒具有温中健脾,健胃行气,纳气归肾等功效。如今在阳春,春砂仁加工后的产品如春砂仁保健酒、即食春砂仁鲜果蜜已经成为地方的代表性手信。
未来,与春砂仁等南药相关的产业将在广东越来越多。
广东省林业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认定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县 28 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13 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130 家,春砂仁就是其中之一。
" 十四五 " 期间,广东将科学编制广东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布局,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策引导,鼓励种植沉香、春砂仁、化橘红、肉桂等南药品种。重点抓好油茶、竹、中药材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各 10 个。
广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有望在 2020 年 8212 亿元、连续十二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到 " 十四五 " 期末,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10000 亿元以上,林业一二三产业比例由 2019 年的 13﹕65﹕22 调整达到 15﹕53﹕32。
讲春砂仁为趣
中国首个砂仁博物馆阳春落地
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有举世闻名的,也有寂寂无名的,但无论是大还是小,每一间博物馆都记载着一段专属于它自己的一段故事,一段历史,一份独特的人文情怀。在阳春市,中国首个砂仁主题博物馆——金花坑春砂仁博物馆于 2018 年落成。
王鹏是博物馆馆长,他告诉记者说,这个博物馆还原了春砂仁的历史起源、医药文化、传承工艺、品类鉴别、生长环境及原生基地。记录了 1300 年前传承至今的 12 道古法烘焙工艺。原来,唐朝初年,阳春发生一场严重牛瘟,春砂仁治愈了病牛,后来发现对人体的肠胃也有奇效。明万历五年,李时珍岭南寻圣药,将春砂仁收典入《本草纲目》。在清乾隆年间,来自西域的香妃抵京后因水土不服,经常腹胀肚痛,多年不愈,御医束手无策,派人四处寻找名医良药。后有人将阳春蟠龙金花坑的砂仁举荐入宫,妃子服用后药到病除。从此,春砂仁被誉为 " 圣药 ",成为皇室贡品。
如今每年至少有一万人以上的团体前来参观博物馆,了解春砂仁的历史。但这还不够,王鹏介绍说,2021 年 11 月,团队还在博物馆新开设了直播基地,新打造一个线上博物馆,通过网络将春砂仁介绍给粉丝,让春砂仁走出阳江,走遍广东,走向全国,开拓全球。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 林荫 报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