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每年吸引了数百万来深圳建设者来此工作。深圳市法律援助机构以职责和关爱,为广大来深建设者驱散阴霾,将 " 法治城市建设 " 的号角转化成为驱动城市不断前行的动力。
开通 " 绿色通道 ",实现优先审批优先指派
针对深圳务工人员受援人占受援总量六成的情况,各法律援助机构畅通法律援助 " 绿色通道 ",组织工作人员为务工人员讨薪维权优先审批优先指派,基本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审查,当天指派。
适当扩大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申请法律援助的范围,落实讨薪、追索工伤待遇、确认劳动关系等案件免予审查经济困难状况制度,推出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的指引。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推动告知承诺制工作的落地实施。对于适用告知承诺制 18 项情形之一的申请人只需签署 " 承诺书 " 无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即可申请法律援助。建立律师专家团队,为务工群体性案件案件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便于当事人快速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率先建立三方评估体系,提升法律援助办案质量
法律援助案件对受援人免费代理,由政府补贴给办案的律师,体现着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一些务工人员在申请援助时会有一些疑虑:律师会为我的事尽心尽力吗?
深圳市法律援助处按照《法律援助法》的规定,率先在全国法律援助机构中建立了三方评估体系,即律师自评、专家评估和仲裁员评估。修改完善《深圳市法律援助处案件质量评估管理办法》,通过律师形象、出庭礼仪、庭前准备、调查阶段、辩论阶段、代理技巧、总体评价 7 个维度,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对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2021 年度共评估案件 702 宗,其中优秀案件 132 宗,良好案件 193 宗,合格案件 373 宗,合格率 99.43%,优良率 46.30%。全面、客观、公正的案件质量管控体系有效提升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每一位接受援助的务工人员朋友感受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装在口袋里的 " 法律援助律师 ",让群众难题 " 不过夜 "
深圳市司法局借助微信服务互联平台,创新推出 " 法律援助律师微信值班服务 ",微信律师随时与市民 " 面对面 " 交流法律问题,为深圳市民提供指尖上的免费法律服务,每天都有律师在线解答网友提出的法律问题,值班律师对当日的全部在线咨询一一作出答复,让群众的难题 " 不过夜 "。
外来务工人员只需拿出手机,关注 " 深圳司法 " 公众微信号,在 " 法治地图 " 中选择 " 在线咨询 ",就可以向当天的值班律师咨询法律问题。微信值班律师日均为市民解答 200 条以上的法律问题,被广大市民称为 " 装在口袋里的法援律师 "。
历时三年为受援人 " 讨公道 ",法援律师获点赞
杨福荣律师从事法律援助办案工作已经十多年了,近日她意外地接到一个新年祝福短信,发来短信是她的一位受援人 ---- 曾阿姨。
曾阿姨是某酒楼服务员,临近退休时才得知公司为她支付的社保年限不足十五年,这就意味着曾阿姨还需要再多工作四年才能领取迟来的养老金。杨福荣代理曾阿姨的法律援助案件后,历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发回重审等长达三年的法律诉讼,连曾阿姨都想放弃的时候,杨福荣还在努力着。法院判决由所在的公司承担因少缴社保费用而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失,该判决同时成为同类案件的指导性判决。
今年,曾阿姨已办理退休手续,回到了农村老家,但她还一直挂念着深圳这个自己打拼了二十年的城市,挂念着帮过她的那个杨律师。深圳法律援助终于让她老有所依,曾阿姨希望用发自她内心的问候和祝福来表达对深圳法律援助的感激之情。
据统计,2021 年深圳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 2.1 万宗,超过 3.5 万人获得法律援助的免费服务,接受法律援助咨询 118747 人次,挽回经济损失逾 6.8 亿元人民币,案件优秀率 71.43%,位列全省第一。在第四届全省法律援助工作表彰中,深圳 3 个法律援助集体,7 个法律援助个人荣获先进表彰。
2021 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实践中,深圳法律援助以责任和爱心让广大务工人员感受了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显现出的法治的公平和正义。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冯旭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