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青春,逐梦筑城。
在贵阳市奋进 " 十四五 "、推动 " 强省会 " 的征途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人才、更加渴望人才。吸引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保证 " 引进来、留得住 " 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职责。一如 12 月 16 日,在贵阳贵安 " 筑人才 · 强省会 "2022 届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启动仪式暨贵州大学招引活动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向在黔高校毕业生发出的邀请,希望贵州高校毕业生落户贵阳、扎根贵阳、共建贵阳。
贵阳市教育系统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留筑就业创业当作职责所在,积极落实《贵阳贵安 " 筑人才 · 强省会 "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的要求,多举措促进 2022 届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切实做到把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
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凝聚思想是关键。" 要抓好就业岗位、激励机制、协同共进、人才培养、就业帮扶、就业追踪、就业宣传、就业安全等八个方面工作,真正把贵阳贵安建设成为一个朝气蓬勃,高质量发展的省会城市,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留筑就业创业保驾护航!"12 月 6 日,贵阳市教育局召开的市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留筑就业工作会上,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华荣掷地有声,亲自部署落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认真总结 2021 年相关工作,对接有关部门摸清高校毕业生底数,建立台账和数据库,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形式。此外,还广泛宣传《贵阳贵安 " 筑人才 · 强省会 "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的八大举措,确保有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
李华荣讲话
时隔半月,贵阳贵安 " 筑人才 · 强省会 "2022 届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招引活动中,李华荣先后在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作贵阳教育发展推介,诚邀 2022 届毕业生来到、留在贵阳,投身教育,向 2022 届毕业生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和贵阳教育人一道做大、做优、做强、做实、做精、做特、做真、做美贵阳教育。
" 我觉得学校举办的这次招聘会对我们非常有用,进场的企业质量较高,招聘信息比我们在其它途径了解的更加真实、可靠,人才需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匹配,希望自己能在这次招聘中找到心仪的工作。" 在贵阳学院举办的 " 为民服务办实事 聚力增效促就业 "2022 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暨 " 强省会 聚人才 " 专场招聘会上,2022 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周凤说道。
如何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市教育局与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深知,唯有深挖足够多的岗位才能填补。在市教育局的牵头下,紧扣着 " 聚人才,强省会,促就业 " 的主题,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对接各行业、产业进入校园招引人才,制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在贵阳学院、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阳市经济贸易中等专业学校、贵阳女子职业学院等市属院校开展了 6 场招聘会,共计提供岗位 17910 个。
同时,市教育局还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和相关用人单位开展了 " 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 " 进校园工作。在贵阳贵安 " 筑人才 · 强省会 "2022 届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启动仪式暨贵州大学招引活动及多个高校招引活动现场,设置了咨询点,耐心细致地为咨询的学生解答教师招考相关问题,并发放《贵阳市教育局 2022 年人才招引工作安排》宣传卡片,咨询点前,学生络绎不绝,频频发问。市教育局全面、周到的咨询服务获得了广大学子的点赞。
" 强省会 " 必须强人才,就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与招生培养、学科设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贵阳市属高校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各学校围绕 " 四新 "、主攻 " 四化 ",紧扣 "1+7+1" 产业布局,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把培养人才与就业紧密融合,形成有效的专业、产业、就业、创业 " 四业互动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贵阳贵安重大产业行业后续人才需求储存增量,形成厚积薄发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培养出符合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取得了许多实际成果——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揭牌成立,填补了贵阳乃至贵州康养类职业院校的空白,掀开了贵阳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篇章;
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家政服务实训基地获得省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支持;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被评为全省高职院校首批省级开放式实训基地并申报为国家、省、市发改委重点项目;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毗邻腾讯、苹果 Icloud、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与华为公司共建了全球首个 " 华为大数据学院 ",实现了学院与产业园区深度融合,教学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衔接 ……
近年来,贵阳市 " 两本三专 " 等院校建成了一批服务于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健康养老、学前教育等行业,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在省内外享有声誉的骨干专业和专业群,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建立了学生、教师实训实践基地,涉及加工制造、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 12 个大类 40 多个专业,每年为合作企业输送上万名合格毕业生,成为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 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贵阳市教育系统将引导各学校常态化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教育,组织形势政策讲座、榜样示范引领等育人活动,引导毕业生留在贵阳、扎根贵阳,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贵阳市的发展,主动投身贵阳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助力贵阳市‘强省会’行动!" 贵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贵阳市教育融媒体中心
编辑 / 陈亚 编审 /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