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2-01-04
百舸争流,“站”立潮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寒冬已至,合肥东北部的这片土地却处处张扬着奔放的活力:拥有全球首条液晶面板最高世代线的京东方,提供 12 英寸面板驱动芯片的晶合集成,全省首条全柔 AMOLED 生产线维信诺,充满年轻朝气的高教基地,与城市夜景交相辉映的黉街,夜幕下川流不息的新蚌埠路,蓝绿交融的少荃湖畔 …… 一个个光影里,映照的不仅是合肥新站高新区的今天,更是几代人的创新接力、创业岁月。

如果将时钟回拨至 1992 年,这些光影所在的地方,几乎都还是荒凉的土地。斗转星移间,平地起了高楼,高架拔地而起,创新动力汇聚,民生温度传递 ……30 年的时间,从人声鼎沸的火车站台,到触手可及的全新未来,从 " 无中生有 " 的综合开发,到 " 芯屏汽合 " 的全新篇章,这里从 " 一个车站 " 华丽转身为 " 一座新城 "。

转身里,蕴含着几代人 " 永远跟党走 " 的共识,这敢闯敢试的精神、埋头苦干的行动,贯穿了新站 30 年发展历程,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听创新潮涌,看日新月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你能感受合肥新站高新区拔节生长的精气神。如今,这个历经风雨、初心不改的经济建设主战场,正在向着美好的未来,进发!

新火车站

今年 83 岁的刘世鑫,是新站的第一代建设者。简洁朴素的家中,一本《中国共产党简史》铺在书桌上,旁边是他认真做的 " 红色笔记 "。精神矍铄的他翻开家中一张珍藏多年的老照片——一间简陋的会议室,红色的横幅上写着 " 新火车站工程建设铜陵北路拆迁动员大会 ",开会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 照片中间站着作报告的就是我,当时为了新建火车站,在省市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一个三人筹备组,我就是筹备组的成员之一。" 刘世鑫娓娓道来:由于明光路上的老火车站年代久远,上个世纪 80 年代后期,新建火车站一再被提及。

1989 年,铁道部正式批准沿胜利路外移 1.8 公里建设合肥新火车站,除铁道部系统投资外,还需要地方承担投资 5 亿元以上,可当时市里拿出 500 万元都困难,如何筹资,成为第一道难关。

1991 年 4 月,新站建设指挥部成立。刘世鑫说,当时的融资手段还不多,依靠市场解决资金问题的操作手法非常少见。几番商讨后,市里决定由四家单位组建一个合肥市设计总公司,作为实体去贷款,一期就贷了 2000 万元,随后发行债券,加之省市支持拨付建设资金,筹资渠道得以畅通。

" 就这样,在各方的支持下,合肥新火车站开始开工建设,按照‘三年建成两年完善’的目标,1995 年 12 月 31 日合肥新客站站房、广场落成。" 刘世鑫说,在这些都成熟的基础上,大家想出一条 " 以地生财,走综合开发之路,筹集资金建设新站 " 的路子,商贸业由此发展起来。所以,原来新站就叫做 " 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 ",1996 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

从起初的 6 平方公里,到现在的 204 平方公里;由之前的 " 试验区 " 成为了 " 高新区 "。逢年过节的时候,这位 80 多岁的老人还经常到新站高新区转一转,看着这么多年来的变化,他最大的感慨就是:" 振奋人心!当时没有想到的事情,现在都做到了!"

" 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市委市政府的决心,没有群众的拥护支持,我们怎么能有这样的变化?" 刘世鑫谈及这段发展史坦言,正是因为有一颗干事的决心、完成任务的信心,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事情做好。

刘世鑫说,当初建设的时候,4 个建制村的土地被划入,全部变为新站的建设用地,当时很多老百姓都说," 眼前的损失不算什么,子孙后代的幸福才最重要。"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代建设者们为居民发放生活补贴、帮助他们安排工作甚至找房子,心中牢记的一条准则是:" 不发工资、不吃饭,也要把百姓生活安排好。"

" 当时指挥部来了群年轻人,有的人甚至住在办公室,两个月都没回家,做好建设和安置工作。" 刘世鑫讲了一个小细节,当时施工地所在的双七路(现在的北二环路)路况很差,建设单位硬是从牙缝中攒下 50 万元去修路,方便老百姓春节出行。" 我们依靠百姓,百姓也支持我们,相辅相成才是做事成功的关键。"

新型显示

荒地里建起一座新火车站,是这里发生的第一个 " 无中生有 "。而更多人知道 " 无中生有 " 的故事,则是关于京东方。

对合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新型显示是开篇之作,这篇大作的起头,就是合肥与京东方因 " 屏 " 结缘的故事。

看似一场 " 豪赌 ",其实是勇敢者的游戏。彼时的京东方只有一条北京 5 代线,正在全国寻找首条 6 代线的落脚点,得知这一消息后,合肥市敏锐地意识到,必须抓住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进场时机。

2008 年 9 月,地方可用财力仅 100 亿元左右的合肥,承诺兜底提供 90 亿元资本金,与京东方共同投资 175 亿元,建设国内首条液晶面板 6 代线。

幸运的是社会资本踊跃认购 60 亿元,解决了大头,但合肥市依然要出资 30 亿元,最后市里决定由合肥建投和新站各出一半,为此新站 " 变卖 " 了多家实体企业,不夸张地说,是 " 砸锅卖铁 " 支持京东方建设。" 当初听到要投这么多钱,真让我们这些退休老同志捏了一把汗。" 刘世鑫说,大家都在担心,如果做不成的话,那刚刚起步发展的新站就要 " 砸 " 在这次投资了。

发展中的问题无先例可循,事实证明,当初的决策非常正确。这样的 " 惊险 " 背后,体现的正是党员干部胸怀干事创业的情怀,锤炼百折不挠的韧劲。一代人用 " 无中生有 " 的坚定执着,精准而又有远见的判断,做成了战新产业发展的大事。

" 现在说起来云淡风轻,但当时真是惊心动魄。" 新站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杨涛说。" 如今,我们这种‘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股权投资 - 完成项目建投 - 资本市场退出’模式已经写进教科书,并推广到全国各地了。"

当初只有京东方 6 代线一个面板厂,还不足以吸引显示产业的 " 朋友 " 前来投资设厂,不过随着 2013 年京东方 8.5 代线的投建,业界看到了合肥做大做强新型显示产业的决心,产业链招商的局面才得以打开,现在全市的新型显示已有上下游产业链 140 家企业,产值将近 1500 亿元,一个规模庞大、配套齐全、技术多元化的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也是在 2013 年,杨涛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特别是见证了市委市政府和管委会多任领导孜孜不倦接续奋斗,全心全力服务企业做大做强,让他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需要长期培养、集中精力,合肥抓住了中国发展新型显示产业最好的时间点。" 清华大学教授张百哲多次表示。

自 2008 年引进京东方以来,聚焦 " 芯屏 " 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里已形成 " 从沙子到整机 " 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 " 芯屏 " 产业 " 从无到有 "" 从小到大 "" 由弱变强 " 的跨越。

如今,新站高新区引进和培育了包括京东方、维信诺、康宁、视涯科技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形成了以 TFT-LCD、OLED 显示为核心,Mini LED、微显示、量子点显示、激光显示等未来显示技术加快布局的产业格局。

从 " 无中生有 " 到世界一流。如今,合肥京东方已累计投资超 1000 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超 2 万人,累计实现产值突破 3000 亿元。新站高新区的各类面板年出货量约占全国七分之一,已建成三条 TFT-LCD 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一条硅基 OLED 产线、一条 6 代 AMOLED 全柔面板线,显示产业集聚了产业链上企业 123 家,年产值近 1000 亿元,综合实力登顶全国!下一个目标更加明晰——做大 " 存量 ",招引 " 增量 ",用好 " 变量 ",努力做大世界级新型显示和驱动芯片产业基地。

从 " 新 " 出发

2021 年国庆,一场名为 " 从‘新’出发 毅‘站’到底 " 的环湖毅行活动在少荃湖畔举行。湖两岸,风光怡然,身着红色文化衫的奔跑者们满怀笑容,朝着目标前进。他们知道,大家正在毅行的这片区域,不久的将来,即将绽放出别样光彩。

沿着新蚌埠路一路向北,新型显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展现勃勃生机,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新站一直在做的,就是构建一个产业发展的生态、创新创业的生态、宜居宜业的生态。2021 年 11 月 7 日,市委主要领导在新站高新区调研,他站在少荃湖边强调,新站要一手抓产业项目建设,一手抓城市功能完善,要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如何提高区内四十多万人的生活品质,让他们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是新站高新区 " 十四五 " 期间要作答的试卷。" 我们正在努力将少荃湖片区打造成为城与园、自然与人文、科创与产业的耦合发生地,塑造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最优化配置的宜居宜创宜研的高品质人居环境示范区。" 新站高新区建设发展局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刘云静说。各种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之后,公园、学校、商场、图书馆、邻里中心等生活配套的建设就成为 " 解新题 " 的关键。

目前,少荃湖已成为很多市民周末休闲娱乐的首选地,碧绿的草坪、幽蓝的湖水,更是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到这里 " 打卡 "。作为合肥市二级城市副中心、城市东北翼发展的核心区,新站高新区少荃湖片区综合开发面积约 15 平方公里,目前启动区 6 平方公里,将在 2022 年全面启动建设。

刘云静说,少荃湖片区的建设主打的就是 " 科创 ",这里将围绕科创产业园,塑造各种创新业态,吸引高端人才前来就业,从而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让人们在这里 " 创新创业愉快,生活更愉快 "!

对于少荃湖片区的谋划和布局,新站已在做全面准备。2021 年,新站高新区启动了市政道路建设的专项攻坚行动,以国庆、元旦、春节为时间节点,陆续建成通车 47 条市政道路,周边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为了进一步对标先发地区,2021 年 11 月,新站高新区组织了 50 多名经济建设领域的党员领导干部前往苏州工业园,学习产业园区规划、产城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学习产业新城发展的新模式,以新发展理念共绘崭新的发展蓝图。

" 十四五 " 期间,新站将以少荃湖为核心的片区,迎来 " 再出发 " 的历史时刻。而新站人奋斗的现在,正在成为新站第三次 " 无中生有 " 的最佳时机 ……

无论是规划建设,还是服务群众,新站发展史上的每一个篇章,都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否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的重要战场。这些战斗何以能胜利?靠的就是对初心使命的坚持。在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中,一个个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知所从来,明所将往。一个开发区的建设史、发展史、奋斗史,浓缩在街巷,渗透进厂房,在党旗的指引下,更多的故事穿越时空,如潮流奔涌,浩浩荡荡。一代代人,用奋斗火种点燃了未来之光;新时代中,这座新城正在怀抱更大的梦想,驶向 " 新一站!

通讯员 倪奇

相关标签

张扬 合肥 蚌埠 乘风破浪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