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 1 月 5 日电 ( 记者 庞无忌 ) 2021 年末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 100 起涉刑土地案件。对于这些案件,自然资源部执法局局长崔瑛在 5 日对媒体表示,这是为了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作用和刑罚的威慑力,体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同时,促进全民守法,使违法者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保障耕地保护红线不可触碰。
自然资源部此前公开通报的 100 起涉刑土地案件,涉及 31 个省 ( 区、市 ) ,均为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现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后,2018 年以来各地法院判处追究刑事责任的土地违法案件。其中,97 起非法占用农用地罪、2 起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1 起涉地污染环境罪。
据介绍,100 起案件主要涉及未经批准擅自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房、建厂、挖塘、挖砂、取土、推填土、堆放废弃物等破坏耕地种植条件的行为,十多家单位以及包括企业法人代表、投资者等在内的 160 余名自然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判处的刑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和罚金、没收财产等。" 应该说,这些违法的单位和个人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教训深刻 ",崔瑛说。
非法占用农田可能会被判刑,刑法当中对此有明确规定。刑法第 342 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崔瑛解释说,按照相关司法解释和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单位或者个人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5 亩以上或者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 10 亩以上,即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应定罪处罚。她提醒称:" 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千万不要触碰耕地红线,否则一定会受到法律严惩。"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紧盯耕地保护红线,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采取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公开通报等方式,严肃查处重大案件。2021 年自然资源部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公开通报 152 起重大典型土地违法案件,实地核查重大违法线索,督促全系统以 " 零容忍 " 态度严格执法,严肃查处。 ( 完 )
【编辑 : 黄钰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