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1-07
深晚书评|芝加哥价格理论——传承与演变——评《芝加哥价格理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市场价格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将稀缺资源分配至最有价值的地方。而价格理论则是为回答这种均衡 " 解决方案 " 如何通过市场互动而产生的。以阿尔弗雷德 ·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经济学原理》和加里 · 贝克尔(Gary Becker)的《经济理论》为基石,芝加哥价格理论传统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贝克尔所说的能将经济学工具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 " 实际一般均衡分析 "。《芝加哥价格理论》一书由经典论文和书籍浓缩而成,体现了芝加哥价格理论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书涵盖的主题兼具广度和深度,从方法论、消费者行为和生产一直延伸到公共政策和福利经济学,值得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和学者一读。

经济学教材之变与经济学特征之变

在现代经济思想史中,那些在顶级博士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价格理论教材,是极其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们深刻地刻画了当期乃至 10 至 20 年后经济思维的特征。在安德鲁 · 马斯柯莱(Mas-Colell)等的《微观经济理论》(1995)之前,有戴维 · M. 克雷普斯 ( David M.Kreps ) 的《微观经济理论课程》(1990);在哈尔 . 瓦里安 ( Hal Varian ) 的《微观经济分析》(1978)之前,是詹姆斯 · M. 亨德森(James M. Henderson)和里查德 · E. 匡特(Richard E. Quandt)的《微观经济理论:数学方法》(1958);依此类推,我们可以追溯至乔治 · 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和阿尔弗雷德 · 马歇尔。但是,随着用于教授经济学的核心教科书的演变,经济学的特征也在发生变化。

萨缪尔森在《经济分析基础》 ( 1947 ) 中的方法,迫使我们以不同于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 ( 1962 ) 或 Stigler 的《价格理论》 ( 1966 ) 的方式看待经济理论,更不用说阿门 · 阿尔钦(Armen Alchian)和威廉 · 艾伦 ( William Allen ) 的《大学经济学》(1964)。与对早期新古典经济学的共识相反,二战后经济分析的发展表明,里昂 · 瓦尔拉斯 ( Léon Walras ) 的经济学不同于马歇尔的经济学,而菲利普 · 威克斯蒂德(Phillip Wicksteed)的经济学也不同于两者。芝加哥价格理论一再被描述为马歇尔式的经济学,但也许更准确地说,至少对奈特 / 维纳 / 西蒙斯(Knight/Viner/Simons)这一代的芝加哥传统来说,它是威克斯蒂德式的。弗里德曼曾经有一句名言," 我们向马歇尔行屈膝礼,但我们与瓦尔拉斯同行 " ,这对于弗里德曼 / 斯蒂格勒 / 贝克尔这一代的芝加哥传统来说可能是准确的。但对奈特来说,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他没有行屈膝礼或走路,而是和菲利普 · 威克斯蒂德一起跳华尔兹;因为经济学在他手中是一支优雅的、穿越生活的复杂性的舞蹈。

加里 · 贝克尔在很多场合说过,他从弗里德曼那里了解到,经济学不仅是聪明学者玩的聪明游戏,而且是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的重要工具。从这句话我们就能看出,芝加哥价格理论从本质上来说与其他精英经济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中心的经济学教学并不能混为一谈。对个体思想家来说,聪明无疑是有重要的,但比不上创造力,当然也比不上对经济分析逻辑和仔细的实证分析的一贯和执着的追求。

有人开玩笑说,芝加哥和哈佛 / 麻省理工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区别如下:" 我们学习的市场和价格体系模型跟他们在芝加哥所学的完全一致;但在芝加哥,他们相信这些模型,在哈佛 / 麻省理工我们不。" 在许多方面,这种特点转化为经济学中的 " 咸水 " 与 " 淡水 " 之争。" 淡水 " 思想家依靠抽象的经济模型来展示自由市场的优越性,而 " 咸水 " 经济学家则展示了这些模型对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刻画所产生的脆弱性。

《芝加哥价格理论》的主要特色

价格理论与芝加哥大学的独特联系,很大程度上是在关键的几十年里," 芝加哥 " 与其他经济学专业隔离的产物,而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20 世纪经济学的 " 接力棒 " 进行了交接。在 20 世纪下半叶,微观经济理论逐渐从详细阐述基本价格理论,研究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转向几乎排他性地在理论中证明一般竞争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阿罗—哈恩—德布鲁(Arrow-Hahn-Debre)的研究,与从菲利普 · 威克斯蒂德到弗兰克 · 奈特(Frank Knight)的新古典价格理论早期发展中形成经济思维的方式相去甚远。而芝加哥经济学家们明白,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阻止现存的 " 谬论 " 继续在经济研究中蔓延。而要将价格理论视为破除该 " 谬论 " 的良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证明价格理论在解决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上更有效。而《芝加哥价格理论》一书便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而构建起来的,这也是该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书籍的一大特色。而这一特色通过以下两点得以体现:

首先,《芝加哥价格理论》并不局限于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内的学术成果。在芝加哥大学之外,奈特传统中芝加哥价格理论的逻辑延续已经传递给了另一代 " 芝加哥 " 经济学家,即阿门 · 阿尔钦、詹姆斯 · 布坎南(James Buchanan)和罗纳德 · 科斯(Ronald Coase),他们分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UCLA ) 和弗吉尼亚大学 ( UVA ) 产权经济学、公共选择以及法律和经济学领域的领军学者。其所开创的价格理论分支,在《芝加哥价格理论》一书中均有体现。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产权学派和弗吉尼亚政治经济学学派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日益兴盛,《经济力量在起作用》(Alchian,1977)的问世,引起了经济学家们对 " 经济交换 " 以及进行 " 经济交换 " 的机构的兴趣。他们的成果不仅将经济学扩展到对市场交换的研究,还扩展到对非市场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研究。这些 UCLA 和 UVA 的杰出学者们对新古典价格理论有着共同的理解,强调正在进行的交换过程,正如布坎南所说," 制度秩序本身来自一套基本的行为假设 ",经济学家便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他们的研究和分析。阿尔钦、布坎南以及科斯的研究孕育了 " 真正的制度经济学 ",它将 " 成为基本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Buchanan,1999:5)。

在 1979 年最初为纪念弗里德里希 · 哈耶克而写的一篇文章中,布坎南认为,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新制度范式出现后,与其将这些 " 交叉学派 " 的不同方法视为互相独立的知识发展,不如将其视为和解而非冲突的基础(Buchanan,2015:260)。而新制度范式就是产权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公共选择和市场过程理论的综合。

其次,二战之后 , 对 " 价格出现以指导交换和生产活动 " 的制度框架的强调,在以弗里德曼 / 斯蒂格勒 / 贝克尔为代表的芝加哥价格理论分支中已退居幕后。对价格体系的分析,由于能更好地解决分配问题而跃居前台。迈克尔 · 梅尔文(Melvin Reder)所说的 " 紧密先验均衡 "(TPE)的推出,被用于更好地理解复杂现实。这个时期的芝加哥学派开始用 " 最大化行为、市场均衡和稳定偏好 "(Becker, 2013 [ 1976 ] Vol. I: 294)来定义人类行为的经济方法,将其作为检验所有社会现象的前提假说。在这一框架下出现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结论,如现行价格将等于边际成本,生产采用所有成本最低的技术,等等。简而言之,在决策过程中对成本和收益的全面核算表明,理性的决策者会追求最优路线。因此弗里德曼 / 斯蒂格勒 / 贝克尔一代的芝加哥价格理论在不断探讨,不同情形下决策者如何能达到最优。此外,它不像在奈特 / 维纳 / 西蒙斯一代那样,以制度条件的比较分析为特征;在制度条件下,经济行为者对不断变化的条件的调整和适应产生了趋于均衡的推动力。

由于这种方法上的微妙转变,价格理论的阿尔钦 / 布坎南 / 科斯分支提供了更有效的 " 预防普遍的市场失灵 " 的方法,并表明政府有相应的纠错机能。这个 " 芝加哥价格理论被忽视的分支 "(见 Boettke 和 Candela,2014 )并没有通过 TPE 假设来解释市场失灵的概念,而是强调了比较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即规则和产权分配的变化产生市场过程,通过相对价格引导的企业家行动、适应和调整来改善 " 市场失灵 ",例如——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垄断力量。

当然,本文所提到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只是芝加哥价格理论的冰山一角。《芝加哥价格理论》一书,为读者详细记录了这一起源于奈特的传统到当代贝克尔的构建方式。对于资深的读者而言,关键不仅是要了解芝加哥价格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是什么将几代人团结在一起;更是要了解,是什么使每一代人与众不同。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强调理性和最优性,而另一方则强调比较制度安排和时间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这些细微的差异,最终导致芝加哥价格理论从一个关于价格体系在不断变化的偏好条件下指导个人进行消费和生产决策的力量的理论,转变为一个当所有有效的调整实际上已经完成时,等边际原则的理论。芝加哥 TPE 对人类的世界施加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准则,但它并没有一个相应的机制来改善我们人类的不完美性,或者潜在地将冲突局势转化为社会合作机会。如此一来,芝加哥的 " 淡水 " 经济学仍然让我们感到口渴,而麻省理工学院 / 哈佛的 " 咸水 " 经济学无法解渴。因此,为了解市场过程的动态,我们必须对其他的思想流派保持开放的态度。《芝加哥价格理论》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但它要求我们不仅去寻找连续性,而更要去思考其中的不连续性与不和谐。

(作者李一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师,英国巴斯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涉及经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向,其中理论领域主要为契约理论、博弈论、行为经济学等,应用领域主要为发展经济学。)

书名:《芝加哥价格理论》

作者:索尼亚 · 贾菲等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1 年 8 月

相关标签

西蒙斯 芝加哥 经济学 教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