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1 年,广州的舞台依然在竭尽所能地绽放,给观众带来无数的美好时刻和闪光的瞬间。舞台作品能 " 出圈 " 的或许并不多,但很惊喜的,2021 年我们一下遇见了两部,舞剧《只此青绿》和音乐剧《赵氏孤儿》,都以令人惊叹的品质火上了热搜。每年大家所期待的名家名团,亦带着各自的高水准精品见缝插针般地来赴与观众的约。让舞台永葆活力的原创,也不曾停下脚步,《活动变人形》《大道》《又一春》等话剧紧跟时代步伐,展现了多样魅力。永远有惊喜的开心麻花,在这一年里亦安排了《莫伊拉号》、《了不起的爹地》等 4 部新剧在广州首演,竭力给高压的都市生活带来些许欢笑。
冬天会过去,春天也会如期到来,四季回响,感动常在,艺术亦从不曾远离。
年度爆款
《只此青绿》、《赵氏孤儿》火上热搜
不同于影视剧的多番宣传造势,很多爆火的舞台作品都有一个特点:" 不喧哗,自有声 "。因此一旦 " 出圈 ",作品一定是令人叹服的。很幸运,2021 年的广州舞台就有两部这样的惊艳之作,舞剧《只此青绿》和音乐剧《赵氏孤儿》首演之后都火上热搜,引发热议甚至模仿热潮,无数观众期待 " 二刷 "、" 三刷 ",只为再次感受这些舞台带来的震撼和美好。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将名画《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用舞者绝美的身姿描绘出这幅不朽的传世巨作,把山河之景展现于舞台之上。该剧首演以来每次登场都一票难求,因为太美、太难、太震撼。
去年 10 月,《只此青绿》在广州大剧院连演 5 场,场场爆满。演出结束后,观众全体起立,掌声经久不息。而在刚过去的 B 站跨年,《只此青绿》也凭 " 定制版 " 火出圈,令无数网友 " 久久回不了神 ",其中高难度的 " 青绿腰 " 更引发大批专业舞者和舞蹈爱好者的模仿热潮。
该剧的舞台设计和调度非常复杂,采用地面转台和空中圆弧机械动作,创造出了 " 天旋达到 3 圈,地转达到 4 圈,上下左右都可以进行移动 " 的舞美效果。服装则忠实回溯了宋代美学的特征和服饰样式,白色的丝绢、靛蓝色的篆刻,各种迷人优雅的中国古典色彩,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宋代美学和中国传统意趣。
如果只有美只有难,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为之倾倒。该剧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以时空交错的叙事,赋予了《千里江山图》全新的戏剧内核,从一个现代人的 " 脑洞 ",走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
同样的,音乐剧《赵氏孤儿》也是一个别出心裁且充满惊喜的创作。《赵氏孤儿》是个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但在音乐剧中,采用了程子灵魂作为主视角,情节布局紧凑,矛盾冲突鲜明,让故事的表达和情绪的渲染达到极致。阵容方面则汇集了郑棋元、徐均朔、方书剑、何亮辰等高人气的音乐剧演员,还有演员明道、薛佳凝的跨界加盟。剧目在上海首演时就曾多次冲上微博热搜,首轮演出的九天里场场 " 刷屏 "。去年 8 月,这种热度延续到了广州,开票首日即破百万。演出结束,有观众表示:即便自己做足了功课,翻阅了诸多版本的《赵氏孤儿》,音乐剧的呈现还是让其感到 " 出乎意料的惊喜 "。
导演徐俊坚持三年排演了这部剧,他说自己无比珍惜这部千年一遇的好剧本," 它有属于我们的风骨、信仰与境界。在爱与复仇的母题下,我们仰望崇高,也要直面深渊。已知的故事里充满了未知的可能性。《赵氏孤儿》有历史,有当下,有未来。"
名家名团
" 威尔第歌剧之夜 "" 陶身体 " 赢满堂彩
广州是个幸福的城市,这里的剧院剧场每年都会有名家名团登台,给羊城观众带来高品质的艺术盛宴。
2021 年伊始,著名指挥家、作曲家谭盾就携兰州交响乐团在广州大剧院献上《敦煌 · 慈悲颂》,拉开新一年序幕。随后,人气舞者唐诗逸携手兰州歌舞剧院呈现舞剧《大梦敦煌》,演绎丝绸之路上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整个元月,上海芭蕾舞团、上海越剧院等相继来到广州,给羊城的剧场献上精彩开年。
近年,在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和努力下,京剧、舞蹈等各类艺术都有了 " 破圈 " 之作。2021 年,王珮瑜的京剧清音会,赖声川的 " 相声剧 ",黎星、李艳超、谢欣等明星舞者领衔的舞剧《大饭店》,杨丽萍的经典作品《十面埋伏》,王韬瑞与胡沈员演绎的霸王与虞姬,都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剧场体验。
此外,国家京剧院一团再访广州,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领衔,根据同名清代传奇和经典粤剧创作排演的京剧版《帝女花》和经典京剧《四郎探母》接连上演,诠释了京剧的 " 守正 " 与 " 创新 "。中国国家话剧院则带来《三湾,那一夜》,重现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主旋律话剧。5 月,山东歌舞剧院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唱响一代经典旋律。国庆期间,中国歌剧舞剧院送上民族歌剧里程碑《白毛女》,多次饰演 " 白毛女 " 的艺术家郭兰英也在观看演出后现身与演员交流。11 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再带来大型舞剧《李白》和《昭君出塞》,前者诠释 " 诗仙 " 的家国情怀与豪情,后者刻画王昭君生动形象,讲述民族团结融合的千古篇章。
令人惊喜的,还有指挥家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歌唱家宋元明、王冲,带来的难忘的 " 威尔第歌剧之夜 "。这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十余年来首次中国巡演,广州是收官站,乐团在音乐总监吕嘉的带领下呈现了德奥巨擘勃拉姆斯的宏篇大作,也以威尔第作品集萃展现了顶尖水准的威尔第歌剧艺术演绎。毫无意外的,此次演出在广州赢得了满堂彩。
11 月,备受年轻人追捧的现代舞团陶身体剧场带着最新数位系列作品《11》登上广州大剧院的舞台。《11》以 11 个舞段构成整体下身动作限定、上身自由即兴的创作,完成感性与理性在舞台上的碰撞与融合。此次演出获得了观众的肯定与赞赏,对于现代舞的 " 破圈 ",陶身体剧场已经颇有自信,编导陶冶在广州接受采访时就说:观众越来越能看见我们了。
本土原创
《活动变人形》《大道》《又一春》展多样魅力
原创力量一直是舞台的生命力所在,去年广州虽然受疫情影响各演出单位的原创创排一度被迫暂停,但在各方努力下,依然有多部本土原创作品顺利完成创排和首演,给广州舞台带来新的血液和勃勃生机。
10 月,广州大剧院原创戏剧、王翀导演作品《存在与时间 2.0》连演 40 场," 每场只有一名观众 " 的 " 极小剧场 " 颠覆观演体验。同时,广州大剧院原创话剧《呼吸》首演,该剧以钟南山院士个人事迹为基础进行创作,原创文艺力作记录时代呼吸,致敬求真务实的城市精神。
此外,2021 年广州大剧院还重磅打造了舞台剧《活动变人形》,该剧根据王蒙同名小说改编,力邀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李伯男执导,90 后著名编剧温方伊执笔剧本改编创作。小说以语言学家倪藻于 1980 年出访欧洲,拜访父亲倪吾城当年的朋友开篇,回叙几十年人间沧桑和倪吾诚的一生经历,从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概括了数十年间中国的历史风云和社会变迁。《活动变人形》被认为是一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对于作品搬上舞台,作家王蒙说:"《活动变人形》里那代人基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还有眼泪没有流完,还有愿望期待后人实现。让这些文学形象在舞台上重生,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该剧 8 月在北京首演,获得热烈反响。8 月底回到广州演出,更被赞 " 话剧天花板 "," 每个人都能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
广州话剧中心 2021 年也推出了颇有分量的原创," 名著系列 " 的《牛虻》和讲述中国三十年通信科技飞跃发展史的《大道》。前者由国家一级导演王筱頔执导,薛晶编剧,集结了佟瑞欣、张页川、崔冰等实力演员出演。此次将名著搬上舞台,王筱頔做了全新改编,演员佟瑞欣诠释的牛虻,亦获得观众点赞。《大道》7 月在广州大剧院首演,近日再回到十三号剧院演出。全剧展现了 " 科技自立自强 " 的时代印记,每一位观众走出剧场都能感受现实的生活远比戏剧丰富、宏伟。
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去年亦有不少原创新作,话剧《又一春》《烽火学堂》《卢永根》紧跟时代步伐,弘扬爱国精神,致敬时代楷模,也给去年的广州舞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