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1-08
又有新发现!这4个新种首次公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武夷林蛙、无凹带蜉金龟

武夷山毛泥甲、武夷山诺襀

三叉诺襀、多形油囊蘑

这些或许你都是第一次见

它们是我国科研人员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

发现的新种!

科研人员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原始地带考察。新华网 发(黄海 摄)

1 月 7 日

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

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

据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介绍

为进一步摸清生物资源本底

检验保护管理成效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

于 2020 年 4 月、2021 年 4 月

分别启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本底调查

和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

2021 年 4 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启动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新华网 发(黄海 摄)

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两栖爬行类动物专项调查。新华网 发(黄海 摄)

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昆虫专项调查。新华网 发(黄海 摄)

经过生态环境部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

20 多家科研单位

及高校的百余名专家的辛勤付出

本底调查取得了一批重大调查成果:

发现武夷林蛙、无凹带蜉金龟

武夷山毛泥甲、武夷山诺襀

三叉诺襀、多形油囊蘑

等 6 个新种

其中

无凹带蜉金龟、武夷山毛泥甲

武夷山诺襀、三叉诺襀

这 4 个新种

是首次对外公开

2016 年 6 月— 2021 年 9 月,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间,发现的雨神角蟾、福建天麻、武夷凤仙花、武夷山对叶兰、武夷山孩儿参等 5 个新种。

加上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间

(2016 年 6 月— 2021 年 9 月)

发现的雨神角蟾、福建天麻

武夷凤仙花、武夷山对叶兰

武夷山孩儿参等 5 个新种

截至目前

武夷山国家公园已累计发现 11 个新种

此外

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还调查到

玉兔粘猎蝽、裂小蘑菇、亚洲靴耳等

12 个中国新记录种

以及四川鳞盖蕨、袍波纹蛾、曲星文衣等

100 多个武夷山新分布种

完成了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样线 715 条

获取两栖爬行动物分布记录点 1976 个

发现两栖爬行动物 108 种

调查记录了 4 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

79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

……

发布会上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吴延庆

披露了武夷林蛙的发现过程和细节:

2020 年 8 月底的一个深夜

工作人员在武夷山市星村镇麻粟自然村附近

调查两栖爬行动物时

发现了一条福建竹叶青蛇

在路边水沟中捕食林蛙

工作人员随即拍下了这一幕

福建竹叶青捕食武夷林蛙。新华网 发(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这是雌性的武夷林蛙。新华网发(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供图)

后经过放大照片仔细辨认

发现这种林蛙和当地其他林蛙

在形态上有差异

将其带回实验室制成标本

并通过 DNA 鉴定和形态学比较研究

最终确定为新种

因该林蛙是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首次发现

故命名为武夷林蛙

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景观。新华网 发(黄海 摄)

武夷山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

最典型、最完整、面积最大的

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园区物种丰富度居世界大陆区系前列

被誉为 " 鸟的天堂 "" 蛇的王国 "

" 昆虫的世界 "" 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

" 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

科研人员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原始地带考察。新华网 发(黄海 摄)

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植物专项调查。新华网 发(黄海 摄)

生物资源本底调查

是掌握地区生物资源状况的根本手段

这些今天能被我们看到的新奇物种

凝聚了生物工作者的心血

本底调查启动以来

他们累计完成了实地调查 80 多次

布设样线 1300 多条

样点 3300 多个、红外相机约 500 台

调查记录了

高等植物 936 种、脊椎动物 463 种

昆虫 1079 种、大型真菌 164 种、地衣 77 种

才最终有了这批成果

此次调查成果

进一步丰富了武夷山的物种纪录

期待后续调查出现更多的新成果

感谢生物工作者们

起早贪黑、跋山涉水的调研

让我们得以目睹这些美丽的生灵

感受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新华网福建频道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