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村落保护的态度、力度,取决于认识的广度、深度,拷问着今人的智识、良知 …… 但风筝离不开那根线,传统村落那一丝乡愁,…… 敲开老家的门,放下疲惫的行囊,拾起木屋的芳香,继续优雅于袅袅炊烟和悠悠牧歌,继续吮吸熟悉的味道,循着儿时的痕迹,简单地吃食、散漫地谈笑、安全地入睡、开心地醒来,让日子单纯而温馨、淳朴而从容,重享城市人艳羡的‘生存福利’,该是何等惬意!"
这段温婉质朴的文句,来自雷山县人民法院作出的传统村落案件行政判决书,连日来,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和思考,被群众称为 " 字字含情句句给力的全国首份传统村落保护声明书 "" 传统村落保护普法教材 "。

(该案庭审现场)

(该案判决书)
台江县南某村于 2013 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黔东南州文旅资源瑰宝。台江县于 2014 年委托省级设计院作出保护发展规划,其中规定:新建建筑必须采用木质结构,与传统民居相协调,符合当地特色和传统风格。但此后村民却新建了砖房 33 户,南某村原貌古韵遭到持续破坏。台江县人民检察院曾向该县萃文街道下发检察建议,要求其查处村民破坏传统村落风貌的行为,但毫无效果,遂于 2021 年 10 月提起公益诉讼,请求法院确认街道办事处未依法全面履责之行为违法,同时判令其全面履责并依法处理违法建房。
根据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的规定,雷山县人民法院收到案件后,深入南某村调查,确认新建房屋多未依照规划修建,更有多处房屋正在违规新建。为避免该村出现新的违法建房,蚕食损毁传统风貌,雷山县人民法院紧急发出了全国首份《传统村落司法保护令》,禁止继续新建扩建不符规划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禁止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该案开庭审理时,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政府和 68 个传统村落的负责人旁听。2021 年 12 月 14 日,雷山县人民法院下达行政判决书,判决确认被告行为违法;被告对村民违法建房须依法处理。该判决已于 2021 年 12 月 30 日生效。
当问及判决书为何用大段篇幅,专门阐述传统村落保护的深刻内涵、价值和保护意义时。该案审判长、雷山县人民法院法官吴章义向笔者解释,经现场调查发现,南某村原貌损毁惊人,根本原因是许多村民和村干对传统村落保护认识模糊,法治意识淡薄,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治本,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 我们合议庭 7 人,5 人是农家子弟,对传统村落有着天然的感情,刻着深深的烙印,念及故园,就无限依依。所以我想到,判决书要着重阐明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放大价值引导功能,成为普法载体。" 吴章义说,但不能写得干巴巴、冷冰冰的,释法明理要体现温情,用个性化语言展示法律的人性化。我这想法得到合议庭的一致支持。
笔者注意到,该案判决书论述传统村落,既有宏观层面的概括,又有微观具象的展露,既援引唐宋诗人李白、苏轼的诗句,又借用当代作家冯骥才的警言,流泻思接古今的感怀,句句含情,发人深省。
传统村落作为一个社区、宗族、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智慧结晶,是一个群体最深的根,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堪称民间文化生态 " 博物馆 "、乡村历史文化 " 活化石 "" 纪念碑 "。
" 如果无序地新建砖房等‘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乡土风貌极不协调,村落原貌古韵不再,‘有乡村没乡愁、有新房没灵魂’,将会削弱村民的凝聚力和文旅致富之路。" 吴章义说,岁月流转,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刻不容缓地保护传统村落,避免古风古貌被蚕食损坏,避免千村一面,才能让乡愁不远去,让村庄更宜居,为后辈留些记忆,为老人留些念想,为村子留下痕迹。
来源 黔东南州中级人法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 段筠 / 统筹 杨秀福 /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