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楼市发布 2022-01-13
华附、省实师资撤回!民办分校与本部脱钩,还能读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近日,有粉丝在社群提及民校 " 公办师资回撤 " 的现象,不一会儿就炸开了锅。

随着话题持续发酵,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不止师资力量,不少民办校长都已撤回本部!

到底怎么回事?楼市君马上给大家深扒。

图源:社群截图

华附、省实师资陆续撤出民办

又 7 所民校更名,全市 46 校有变化

对于公办师资撤出民校的现象,此前官方曾有过背书。

根据 2021 年 7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其规定:公办学校不得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派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已经派出的,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引导退出。

而此次,群内知情人士曝出最新进展:省实、华附等名校的大部分人员已被抽回公办。

值得关注的是,因为公办岗位趋紧,多所民办校长级别人员,回到本校后只能做回普通老师

图源:社群截图

并且,该知情人士还表示," 公参民 " 脱钩是大势所趋,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虽然之前政策给予了两年过渡期,但事实上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所有的公办师资、民校改名等都要在今年内全部完成。

不仅公办驻民校师资正陆续撤回,广州还有一大波民校也在更名。

此前,楼市君就 " 广州民校集体改名 " 事件做过深度报道,相比之前,如今再新增 7 所民校改名,全广州已有超 46 所民校更名。

涉及教育集团包括中大系,华师系、广外系,华附系、广附系、广雅系、六中系、二中系等。

" 名校办民校 " 彻底载入史册

往后民办路在何方?

" 双减 " 之下,大势所趋,民校大洗牌后,公办学校重新挑回教育大梁。

而 " 名校办民校 " 也将彻底载入史册,不复再现。

在此背景下,家长和公众们对于孩子往后更加关心的是,今后民办学校还能读吗?还香吗?

图源:图蜗网(已授权)

在此,楼市君大概有 2 点判断可以给到大家参考:

其一,公办学位趋紧,民办将作为教育事业的有益补充继续存在。

首先,则是 2021 年广州 11 区连发的学位预警,可见,目前僧多粥少,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仍供不应求。

而民办的存在,可以承接这一部分的外溢,给予学生另一种选择,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再者,根据广州 2021 年中考情况来看。

省市属高中不分区,但中考报名人数 90544 人,省市属高中招生计划只有 7070 人,具备一定的升学难度。

图源:楼市君朋友圈

而在区属公办高中,基本只有约 50% 的升学率黄埔、海珠等多区升学可谓艰难。

如果没升上公办高中,就只能去读职高、中专了吗?

所以,民办学校的存在,将作为教育公平的有益补充继续存在。

其二,民校规模缩减,政策洗礼后,质量、特色将获得提升。

根据 " 规范民办 " 文件,未来民办规模将有所缩减,小而精将是未来民办办学的主流方向。

在失去 " 公办名校师资 ",以及公民同招后,民办学校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办学特色,以此来吸引愿意放弃公办教育的学子前来入读。

另一方面,国家强调民办学校的非营利性质,可以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

图源:微信公共图库

总体来说,未来能留下来没被淘汰的民办学校,办学质量都已经过了市场和时间的验证,可以信赖。

而对于公校和民校的选择,家长不妨根据自身以及孩子的成长需求,再做出筛选。

当下选择教育新盘

需要把握 " 确定性 "

考虑以上种种,再落位到楼市中,核心问题已然显而易见,那就是,当下,将教育作为购房首要考虑因素,该怎么选择?

目前来看,选择新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校已开学的在售楼盘,可以优先考虑;

2. 楼盘自身配建学校,且目前已开工的;

3. 楼盘规划有公办学校,且已经签约引入品牌的。

对此,楼市君也挑选出部分符合条件的楼盘供大家选择!

最后,你对民校未来发展怎么看?

欢迎留言讨论 ~

相关标签

师资 广州 学位 楼市 义务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