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1-13
科技赋能“梨”产业,皋兰讲述特色产业发展好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寒冬时节,皋兰县杰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却梨香满溢。" 我们车间自引入标准化技术替代人工制作冬果梨膏后,制作雪梨膏的效率提高了百倍。" 公司负责人钱招品说。

皋兰县什川 " 万亩古梨园 " 已有四五百年历史 , 自 2013 年录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 被誉为 " 世界第一古梨园 "。随着口碑提升和知名度扩大,皋兰县借助得天独厚的梨树适宜生长环境,注入科技元素,聚力打造特色品牌,从资金扶持到技术支撑,从传统产业到延链补链,给予绿色产业更多政策支持," 梨品牌 " 吸引了更多创业者加入,在标准化、精细化的加工后,梨膏、梨花茶、软儿梨汁等一系列创新衍生产品纷纷打入市场," 梨世界 " 影响力正向外扩大。

近年来,皋兰县围绕 "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支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等相关主题活动,在科技赋能农业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

从 " 想让更多人尝到软儿梨美味 " 初衷到如今 " 通过梨展示皋兰 " 想法, 40 岁的钱招品用了八年时间,曾因储存时间过长导致梨心变黑,也曾因制作方法不当,出现口感不佳的困惑 ……2019 年,正当他迷茫时,皋兰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从一篇报道上看到钱招品 " 古法制作雪梨膏 " 有关报道,科技赋能助力产业发展的契机让科技局与 " 梨世界 " 走到了一起。

" 软儿梨虽然外地有,但树龄长且如此大规模,是‘甘味’独一份,但产业链条短,缺技术、缺人才导致软儿梨很难‘出圈’。" 科技局局长杨乐涛实地考察后," 如何延长产业链、增加软儿梨附加值 " 成为他思考的问题。

同年,皋兰县科技局先后与甘肃农大、甘肃农科院、市农研所、西北师范大学对接,在软儿梨前期保存和后期加工中引入专业技术。

" 搭建平台,借智、借力发展。" 杨乐涛说,让本地特色产业借助科技,用工业化理念延长农业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皋兰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短、种类少的客观实际,科技局与西北师范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签定合作框架协议。

2021 年,皋兰科技局从天津市级帮扶资金科技项目中申请专项资金为杰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入 " 十万级标准化食品加工车间 ",实现专业流水线生产。

"30 万斤梨才能加工出 1 万斤雪梨膏。" 在相关高校技术指导下,钱招品按照工序从时间、温度等方面严格控制,产品营养均衡且口感极佳,通过延伸加工,亩均收益可翻翻。近五年,皋兰县科技局已为该县果梨特色产业争取省市科技创新项目资金 200 多万元。

" 希望能将科技知识、思维、理念深入人心。" 杨乐涛说,整合资源依托特色产业,科技才能助力农业发展,农业标准化、精致化,打造集观赏、采摘、研学为一体品牌,通过特色名片讲述皋兰故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珊珊

特约记者 高康迪 文 / 图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甘肃 科技创新 产业链 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