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 18 个小时的连续攻坚,第 2 小组再攻下一城,完成组内台商补偿协议签订工作。"1 月 15 日凌晨 2 点,龙华区福城南工作群里收到了这条来自第 2 小组的好消息。不仅如此,几个小时前,在组长罗慧谋,副组长余兴平、陈赞扬和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第 2 组一鼓作气,完成组内 " 空地+已拆 " 地块首签突破,为同类型个案解决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 我们已经连续 4 天工作到晚上 11 点后,组长更是像‘铁人’一样,不管熬到多晚第二天依然干劲十足。" 组员金宝剑感叹道。2 组区域内共涉及 10 户,有红本企业、有超大户、有两块已拆空地、还有台商企业等," 每一户都各有难点,每一户都要经过不下十次的沟通谈判。" 副组长陈赞扬笑称:" 我们组真是集各项疑难杂症于一体。" 自从签约首日签下 4 户后,这半个多月,2 组一直未有进展。" 我们也很急,压力很大,不希望拖慢项目进度。" 副组长余兴平说。虽然难度大、难点多,但 2 组攻坚的决心从未动摇。
一场近 15 小时的拉锯谈判
1 月 12 日早上 8 点,第 2 小组与 " 空地+已拆 " 地块业主邱先生展开了一场近 15 小时的拉锯谈判。邱先生今年 60 多岁,老人家个性强硬,态度坚决,谈判之初第 2 小组便碰了不少壁。
" 政策我跟我朋友了解过,什么标准我都清楚。" 老人家对自己提出的诉求丝毫不肯让步。为了顺畅沟通,第 2 小组各自分工,扮演起不同的 " 角色 "。组长罗慧谋化身政策宣讲员,为老人家讲政策、算利益;副组长余兴平、陈赞扬长期扎根基层,群众基础扎实,便和老人家话家常、帮老人家解心结;有着丰富土整经验的组员金宝剑,则与老人讲历史、看长远。此外,2 组还请来了业主信任的社区书记来做彼此的 " 润滑剂 "。从早上 8 点到晚上 10 点半,大家在办公室迅速解决中饭、晚饭,对老先生提出的诉求及时反馈,争分夺秒为老人家答疑解惑。经过 15 个小时的谈判,老人家态度逐渐松动。" 虽然那天最后没有签约,但正是因为这次谈判,为 14 号的顺利签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致耐心为业主算 " 四轮账 "
和邱老先生一开始就把问题摆在面前的情况不同,台商企业的问题是一点点浮现出来的。" 前期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的都很顺利。" 对于台商企业,罗慧谋和组员们一开始胸有成竹。但由于业主人在台湾,后又因身体原因,第 2 组不仅无法和业主当面沟通,甚至电话、语音都无法进行。" 政策情况、补偿细节、项目进度,这些关键的信息只能靠文字沟通,这大大降低了沟通效率也影响业主对我们的信任。" 副组长陈赞扬无奈地说。
随着台商律师、评估团队的介入,第 2 小组又面临另一个大难题。" 由于两岸的征拆政策不同,对方的心里预期比我们的实际补偿多出了 800 万。" 针对这 800 万的差距,第 2 小组迅速开始了第二轮核算,耐心把数额向业主说清讲明,但业主对其中的 200 万还有疑议。罗慧谋又带着小组成员和专业律师、评估团队开始了第三轮核算。
经过新一轮严谨专业的核算,第 2 小组把那 200 万的解释说明送到了业主和其团队手中,但业主又提出对其中的 80 万有疑议。尽管过程曲折,但第 2 小组依然耐心真诚做好解释工作。1 月 14 日签约当天,第 2 小组针对那 80 万疑议再一次进行复核、计价,台商团队一字一句地对账,第 2 小组成员便一字一句地解答。正是这种高效专业、不厌其烦的态度,最终赢得了业主的高度信任,解决了业主最后一个疑虑后,2 组一鼓作气,赶在凌晨两点前,签订了那份补偿协议。
" 铁人 " 组长罗慧谋、" 谈判高手 " 陈赞扬、有着几十年工作经验的 " 老龙华 " 余兴平、" 政策一本通 " 金宝剑以及专业尽责的所有团队成员 ......" 虽然困难很多,但只要团队拧成一股绳,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逆流而上、乘风破浪。"
深圳晚报记者 张璇 田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