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学帮 2022-01-19
时代呼唤这样的“大校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要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青年一代,教师首先要成为 " 大先生 "。校长是 " 大先生 " 之首。有 " 大校长 ",方能涵养 " 大先生 "。读郭涵校长的《根植大地的教育变革与实践——北京一零一中课程建设与学校发展研究》(以下简称《变革与实践》),回首当年采访北京一零一中,感慨系之。

第一次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就觉得其 " 大 ",大得深邃,大得雄浑,传承红色基因,接续中华文化血脉,大中有静,静中有定,定中养慧。第一次见到郭涵校长,感觉也是一个字—— " 大 ",大胸怀,大视野,大涵养,大义气——有正气,还有侠气。以一零一中之大,也只有这样的大校长,方能相得益彰。

与郭涵接触多了,再阅读《变革与实践》,我思考一个问题:像郭涵这样的 " 大校长 ",到底 " 大 " 在哪儿?或者说,时代呼唤什么样的 " 大校长 "?

校长之 " 大 ",首先在于家国情怀。诗人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先生曾向学生提出 " 爱国三问 ":"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中国的文化传统,身、家、国、天下一体,从 " 小人 " 而 " 君子 " 而 " 大人 "(圣贤),是一个不断从 " 小我 " 升华为 " 大我 "、以 " 大我 " 提升 " 小我 " 的过程,没有国和天下的引领,身与家永远是 " 小 " 的,一个人就难以 " 成人 "。爱国对中国人来说,不只是政治、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修身成人的生命自觉。因此,所谓 " 大先生 "" 大校长 ",首先要有 " 苟利国家生死以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万家忧乐上心头 " 这样强烈的家国情怀。郭涵对此是有强烈自觉的。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她认为要 " 从时代命题、国家大政和学校实际出发做事情 "。她提出,学校应该培养具有担当意识和能力的未来人才,要重视培养学生为自己、为国家和社会乃至民族与人类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她以培养出拒绝优厚待遇而毅然决然走向人民空军队列的学生为傲。担任一零一中校长伊始,她就坚定地弘扬学校的光荣革命传统,引导每个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家国情怀,是 " 大校长 " 的生命基调。

校长之 " 大 ",在于守正出新。" 守正 " 不是保守,更不是 " 守旧 ",而是在世态纷纭中看到本质,在万千溪流中看见主流,在千岩万壑中锚定主峰,乱花丛中不迷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教育是立德树人之大事,关系国家民族百年基业、千秋大业,必须从大处着眼,寻问历史,把脉时代,坚守正道,行走大道。郭涵的办学理念,就是 " 守正出新 "。她说," 我们要追随潮流,不要盲从概念 "。1999 年 4 月,她走马上任一零一中校长,首先做的,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追寻、继承和发扬学校的良好传统。她常常思考:作为 " 红色世家 ",什么是北京一零一中最宝贵的财富?" 一零一世家 " 所创造的这份家产的开拓者们,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教育情怀和精神品质?作为 " 一零一世家 " 中的一员,她自觉赓续学校的精神谱系。" 守正 " 是 " 出新 " 之基、之根、之魂," 出新 " 是 " 守正 " 的生命所在。"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郭涵既传承发扬学校 " 世家式 " 历史传统,又永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进取意识。在任期间,教科研出身的她,不仅对业内前沿研究、探索实践保持高度敏感,而且有意与社会各界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捕捉、把握时代发展变化和大潮大流。因此,二十年来的一零一中,坚守学校传统、教育规律,日日新,又日新,始终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列。守正出新,是今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 大校长 " 的生命品格。

校长之 " 大 ",在于真诚自然。朴散为器,大制不割。返璞归真、至诚无息,是中华文化的理想追求。流行文化,尤其是以功利为主导的实用主义文化,是反 " 朴 " 的,也是去 " 诚 " 的。教育界存在的一些浮华浮躁现象,与此密切相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没有一点儿 " 诚 "" 朴 " 精神,难以成就一流的学术,更难以造就一流的人才。与郭涵接触,你会发现,她说话比较少,直奔主题,切中要害,而不太在意言辞的修饰,近于 " 朴 ";接触多了,她认真倾听你的意见,同时也会直率地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许多观点直击虚伪、做作,揭示真问题真道理,合乎 " 真 ";她的表达均从内心奔涌而出,把你当成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重说漂亮话,而重干漂亮事,对于认定的事毫无功利地孜孜以求,可称之为 " 诚 "。朴、真、诚,二十年来便酿造而成一零一中自然高贵大气的教育文化。真诚自然,是 " 大校长 " 的精神格调。

自从业教育新闻,我即闻郭涵大名。但真正认识她,是从 8 年多前采访一零一中开始。因为这次采访,因为阅读郭涵的许多文章和这本《变革与实践》,我对教育乃至生命的理解都丰富了许多。8 年多来,她的思想、精神、行事风格一直默默给予我营养。现在她的这本《变革与实践》著作出版了,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得到一次初步的比较完整的总结,唯愿天下有志于教育的人们,都能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精神的享受和前行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刊社党政办公室主任、编审)

作者:赖配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 中国教育报

编辑 / 陈亚 编审 / 崔林林

相关标签

华为 北京 红色基因 阅读 南开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