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02-22
尘封10余年,3年寻画6年修复|油画《北国之春》回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ZAKER 哈尔滨记者 申志远 封娇 于秋莹 文 / 摄 / 视频拍摄并制作

1962 年,著名油画家张钦若创作了一幅宽 4.2 米、高 5.5 米的巨幅油画《北国之春》,画面中的北国沃野、辽阔江天、展翅天鹅 …… 不仅体现了画家对家乡的恋恋情怀,更是那个年代人民激昂奋进开发北大荒火红场面的艺术再现。这幅在北方大厦悬挂了 34 年的大画宛如一个标志,既是用于接待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和举行重大会议的这幢历史建筑兴衰演变的历史见证,也是黑龙江美术的标志性作品。

1996 年,北方大厦改建为新世界百货商场,伴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幅油画经历了一段凋蔽蒙尘的日子。为了让这幅经典之作再现昔日风采,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3 年寻画,6 年修复,《北国之春》终又重现冰城。

为北方大厦量身定做,尽展北国大野之风

2021 年 11 月 27 日,看着数名工人小心翼翼地将大型油画《北国之春》抬进黑龙江省美术馆专门在耀景街 30 号黑龙江版画博物馆六楼准备的展厅,9 年了,馆长张玉杰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这幅《北国之春》是 20 世纪本土画家创作的有着黑龙江地域性标志的重要艺术遗存,也是可以载入中国美术史的经典风景画作品。它的诞生要从北方大厦的兴建说起。

1959 年年初,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请示国务院批准在哈尔滨花园街建设北方大厦,建筑面积 8127 平方米,门厅、剧场均仿人民大会堂设计。1960 年 1 月 1 日,北方大厦开门迎客,用于接待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以及举行大型会议、文娱活动等。

张钦若

彼时,受教于吴作人先生,曾就读前苏联油画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研究训练班的画家张钦若被下放到北大荒,参加了北方大厦的装潢工作,大厦领导请其为大厅影壁墙创作一幅大型油画。出生于阿城的张钦若怀着对黑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深深依恋,将北国大野的优美风光和东北人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诉诸笔下,用其深入农村,在乡间田野写生积累的大量素材,历时一年,创作出了这幅极具苍茫雄浑气概与北国大野之风的名作《北国之春》。上世纪 70 年代初,北方大厦进行修缮,影壁墙拆除改建大堂电梯,这幅油画被移至一楼宴会厅。

四方宾客的 " 龙江记忆 ",因时代发展退出历史舞台

从 1962 年起,这幅挂在北方大厦的《北国之春》便成为许多人心中的 " 龙江记忆 ",被收进全国乃至世界宾客的镜头之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等国家领导人,金日成、西哈努克亲王等外国元首,来哈尔滨访问演出的阿尔巴尼亚军乐团和朝鲜歌剧《卖花姑娘》《血海》剧组等中外宾客都曾在这幅画下合影留念。

回忆起这幅陪伴了哈尔滨人几十年的巨幅油画,省外宣办原主任徐世铭说,当年他是省报的记者,女朋友是北方大厦的工作人员,他们多次在这幅画下吃饭。最难忘的是他曾经在画下采访 " 铁人 " 王进喜,王进喜说的一口陕西方言,喜欢在佐餐大葱的咸菜里倒醋,还建议说这个画里应该画上井架、钻塔和磕头机。" 我当时说会把这话转告给画家,让他再画一幅石油工人的画,这话把王进喜说乐了。" 后来成为第一届哈洽会创始人之一的徐世铭说,首届哈洽会的新闻发布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主席台正对着这幅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新闻记者在这里一通拍摄。

中国著名文艺导演李刚也回忆说,当年他在黑龙江电视台做文艺节目,常年住在北方大厦," 那时我做《沪龙港迎春大擂台》,茅善玉、六小龄童等明星与南方客人都在这幅画下合影留念。后来外地演员在这里合影成为了我们剧组的保留节目。"

随着时代发展,上世纪 90 年代,哈尔滨的饭店、商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北方大厦被秋林商圈包围,经营举步维艰。1996 年,省接待办下属的北方大厦引入港资改制为新世界百货商场,这幢为扩大黑龙江和哈尔滨知名度做出过突出贡献,接待了上千万人次宾客的建筑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北国之春》也从宴会厅的影壁墙上卸下,尘封于仓库之中。

20 多年后归乡寻画,省美术馆将其永久收藏

2005 年前后,离开哈尔滨 20 多年,已从解放军艺术学院离休的张钦若先生多次到哈尔滨寻访这幅满载着他人生回忆与眷恋的画作,此时,存放在车库内的《北国之春》原画已严重损坏。张钦若先生有意回购或置换此画,但与相关单位没有谈成。2009 年,张钦若先生去世,此事便被搁置。

2005 年,张钦若再次见到自己的作品。

2013 年,张钦若先生一名远在澳大利亚的学生担忧此画的命运,给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的冯远写了一封长信,冯远将此信复印后转交文化部艺术司,文化部艺术司又将此信转交给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张玉杰在进行认真调查、走访后,了解到这幅画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张钦若先生的代表作,还是黑龙江风情的叙述与表现,在黑龙江美术史上拥有弥足珍贵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2015 年 4 月 16 日,黑龙江省美术馆将此事上报省政府,领导做出重要批示。2015 年 5 月 14 日,省政府召集相关单位举行协调会议,会议决定鉴于张钦若先生的生前遗愿和家属的迫切要求及文化部艺术司的意见,由省接待办将《北国之春》按法律程序移交给省美术馆。由省美术馆按专业标准对《北国之春》进行抢救性修复、研究、展示。2015 年 5 月 26 日,按照决定要求,黑龙江省美术馆与省接待办等部门签署《资产调拨协议》,接收油画作品《北国之春》并永久收藏。

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

6 年漫长修复路,名画完璧归龙江

经历近 3 年时间,这张经典画作终于有了归属。张玉杰说,画从江北库房拿到黑龙江省美术馆时已经残破得很严重了。看着这幅残破的作品,张玉杰又遇到了一个难题:油画修复。国内的技术怎么样?哪里有?一切都很茫然。

就在张玉杰一筹莫展之际,恰逢 " 冰城色鉴——闫振铎绘画作品展 " 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行。这一画展的策展人就是中国油画院的专业修复部门北京维基国际艺术品修复中心负责人邰武旗,二人一拍即和。按照文物 " 修旧如旧 " 的原则,北京维基国际艺术品修复中心尽最大努力恢复《北国之春》的原貌。

2015 年 6 月 19 日,黑龙江省美术馆将《北国之春》送至北京修复。修复专家们接手此画后发现大量颜料从画布上脱落,画中形象残缺到几乎无法辨识;整个画面被尘垢覆盖,由于不当的储存方式,整幅画面还有多条横向贯穿的折痕;作品背面 6 条画布的连接线已经失去韧性,多处断开 …… 这幅画的修复工作比专家们想像的还要难。

北京维基国际艺术品修复中心负责人邰武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油画《北国之春》的修复过程长达 6 年之久,10 余人参与修复。作品尺幅之大、修复时间之长、参与人员之多,都是少有的案例。

在这幅画的修复过程中,中国美协原主席靳尚谊等很多著名画家都曾来到现场,对张钦若先生的艺术创作表示了敬佩。张玉杰说,张钦若先生的夫人王景岚和女儿张笑蕊对这幅画的修复非常支持,如今这幅画回到黑龙江省美术馆,她们都非常欣慰。" 这张画的修复过程非常专业与规范,所有修复的地方都是可以还原的。修复人员在颜料里填加了特殊材料,用紫外线灯一照就能显示出来,这对于这张画的保存和未来的修复都有着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未来这幅画会被健康地保存下来。"

修复前后对比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

修复后

2021 年 11 月 27 日,修复完成的《北国之春》终于回到哈尔滨。看着这幅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岁月沧桑的画作,张玉杰说:"《北国之春》能有这样圆满的归属,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文化艺术工作的重视和对老艺术家的尊重,对美术馆事业的支持,从而也为我省美术馆的典藏增添了一件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珍品。我们要把这幅画的修复过程进行出版,还要在春暖花开之际,在适当的时机让龙江人民重睹这幅名作的风采。"

让我们一起回顾《北国之春》的修复过程:

研讨修复方案

作品上工作框

贴面

牵引画布缝合

牵引画布缝合

作品背面渗透比法粘合剂

清洗

加固

去除贴面

清洗中

细节处理

编辑 申志远

值班主编 李溪

相关标签

新世界 黑龙江 艺术 哈尔滨 江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