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北路农贸市场始建于 1994 年,是庐阳北部城市副中心最大最繁华的农贸市场。2005 年,为缓解群众需求压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产权单位望城店资产管理委员会经批准搭建两排共 78 个铁皮摊棚。近年来,市场摊棚存在破旧、乱停乱放、卫生条件脏乱差等问题,不仅成为文明创建的突出难题,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21 年以来,杏林街道结合全市开展的 " 创建文明典范城市 " 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对市场摊棚开展集中专项拆除和商户安置工作。
宣传动员聚合力
党建先行,结合民意。为做好阜阳北路农贸市场整治工作,杏林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召集 78 户经营户和市场管理方多次召开通气会,一方面讲解专项整治行动形势、市场摊棚多年来存在的多重隐患以及改造后的优势,最大限度取得经营户对拆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积极收集经营户意见,了解诉求与难处,最大程度解决后顾之忧。会议经讨论后初步决定就近将商户分流到周边其他农贸市场继续经营,确保商户生活不受影响。多方协同,上门入户。杏林街道抽调各部门骨干人员,联合消防部门多次深入市场摊棚,挨家挨户做好劝拆工作,下达了消防隐患整改通知书、违法建设拆除通知书和文明创建重点区域整改通知书,安全隐患及相关政策解释到位,收集各经营户对分流市场的选择意向,便于下一步有效实施商户分流,实现依法操作、有情处理。宣传跟进,把正导向。通过报纸、电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及时报道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发布资讯,确保舆论导向正确。通过大力宣传,不仅取得了经营商户的理解,还取得了周边居民对拆违工作的支持,形成了积极配合拆违的良好氛围。
纾难解困惠民生
倾听诉求,协调分流。市场摊棚商贩多为失地农民,生计全靠市场中一方小小的铁皮摊棚赖以维持,出于对分流后经营前景的担忧,部分商户反对拆除市场摊棚,多次向上级部门上访,希望终止本次拆除行动,导致此前多次行动阻力大、难度大、没能取得成效。对此街居人员一边及时跟进、处理访情、化解矛盾,一边与周边街道、农贸市场积极联络协调,筹备了数量充足的优质摊位以供分流选择。经过长时间的调解,最终,共有 72 户商户分流至君尚金谷园、海亮红玺台等周边农贸市场,其他 6 户自行处理,成功把对他们生活和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取得了全体商户的支持配合。腾笼换鸟,巧解难题。对市场摊棚拆除后清理出的空地,杏林街道通过实地考察,坚持 " 还路于民 " 原则,与市场长期存在的拥堵、停车难问题相结合,计划对其整理修缮、划定区域、设置标识,建成非机动车停车场,不仅满足农贸市场及周边群众需求,还解决了多年来群众停车 " 老大难 " 问题。专业入驻,强化提升。针对市场缺乏专业清洁、管理人员的现状,引入市场化管理,招标保洁公司对农贸市场及周边区域,进行常态化管理,确保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根除脏乱差现象。在市场内划定严管区、安装监控、设置值班室,提升人防物防技防能力。
措施到位促升级
精细谋划,周密部署。根据前期准备情况,杏林街道周密制定、稳定推进拆除方案,提前印制、张贴了给居民的一封信,及时让周围市民知晓。街道各部门及社区落实定岗、定位、定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于夜间市场闭市后,安全、快速、有序拆除 700 平方米的市场摊棚,并迅速清理现场,做好收尾工作,确保次日市场正常开市。以点带面,延伸整治。随着非机动车停车场落成、市场化管理规范、安保设施到位,农贸市场脏乱差的面貌得到了基本改善,杏林街道进一步对问题突出的路段、市场周边支巷、薄弱区域开展集中整治,将违规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店招招牌全部予以拆除,对农贸市场周边的立面环境进行统一规范与整治,截至目前已拆除违规招牌三十余个,周边立面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制度落实,常态管理。随着拆除工作及相关规划推进,杏林街道落实 " 执法队伍进市场 " 制度,形成了多部门明确分工、通力合作的专业化、常态化管理模式。下一步将结合其他市场改造经验,努力打造卫生整洁、安全有序、布置科学、便民惠民的优质市场,形成文明规范、烟火更甚的市井文化集聚区。
杏林街道坚持拆违工作与消除安全隐患、与文明创建结合起来,做到拆一片、清一片、建一片、管一片,逐步形成 " 疏堵结合、情理并重 " 的工作模式,今后将进一步强化管理责任,将工作重心转变为 " 抓提升、促规范 ",加快形成文明典范良性循环,促进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通讯员 李传熙 汪志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