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 月 20 日,南沙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南沙区行政中心大会堂开幕。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卢一先出席会议。南沙区区长董可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报告,2021 年,预计南沙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2000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9.8%,税收总额(不含关税)增长 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5.71 亿元、增长 28.2%,外贸进出口总值 2600 亿元、增长 14.7%。新设企业 8 万家、增长 65%。新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投资项目 26 个(累计 223 个)。累计培育上市公司 11 家。
新兴产业成型成势,集聚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超 620 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全面动工。全年新引进产出超百亿元项目 13 个,集中签约开工竣工项目 238 个、总投资额超 7000 亿元。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成立,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主体结构封顶,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启动运营。
在科技创新方面,南沙科学城被省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主体工程即将竣工。完善实施 "1+1+10+N" 产业政策体系,出台实施 " 科创 10 条 "。发放产业扶持资金 63.5 亿元,新增减税降费 15 亿元。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取得新进展。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正式挂牌。在全市率先试行更加便利的人才往来港澳出入境举措。
与此同时,与港澳全面合作纵深推进。成立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设立广州南沙港澳合作促进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全面封顶,港人子弟学校动工建设,港式社区、香港科学园南沙孵化基地、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广州合作中心)落户。高品质打造创享湾等一批青创基地。成功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首届亚洲青年领袖论坛、第 20 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CNBC 全球科技大会、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活动。
在民生发展上,南沙区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58 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月平均退休待遇提高至 3834 元、增长 2.9%。" 二次报销 " 医疗救助项目最高补贴 20 万元。实现三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新开办公办幼儿园 16 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超 6800 个。执信中学南沙学校等 4 所学校(校区)顺利开学,新增优质公办中小学学位 8820 个。缔结港澳姊妹学校近 40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工程建设基本完工,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主体结构封顶,省中医药科学院加快建设。
报告指出,2022 年,全区围绕打造 " 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 " 目标定位,全面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打造联动湾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开发开放平台,继续做好 " 六稳 "" 六保 " 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四个出新出彩 " 中走在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0%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 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提升门户枢纽能级;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