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1-20
港澳委员看甘肃丨陈劲力(香港):一条“巨龙”盘桓陇原大地 一涧清流润及陇中陇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来甘肃之前,我就听过一句话:"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 人们用这句话来形容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域特征。但当我踏上陇原大地的那一刻,这一印象瞬间被颠覆了。

甘肃地处祖国西北腹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黄沙漫漫,驼铃阵阵 " 等苍凉而略带浪漫的词句,先入为主地映入我的脑海,成为我对甘肃的最初想象。

此后,随着与甘肃的近距离接触,我对甘肃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

从东到西,伏羲故里天水气候湿润、景色秀丽;陇东重镇平凉和兰州门户定西层层梯田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景观;金城兰州有黄河穿城而过,享有 " 黄河明珠 "" 水车之都 "" 瓜果名城 " 等美誉;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河西五市犹如镶嵌在戈壁上的 " 绿色珍珠 ",自有一派迷人的风光。纵观整个陇原大地,虽然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到处都显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在西北地区固有的粗犷与空旷中,亦不乏江南水乡的诗境与婉约,与我当初的想象大相径庭、迥然不同。

据了解,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处,横跨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大气环流,使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的 72%,湿润半湿润区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 28%;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 278.7 毫米,仅为全国平均降水量的 43%,水资源短缺且区域分布极为不均。

陇中、陇东地区十年九旱、干旱少雨,且人口集中、耕地面积大、地高水低,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之一,素有 " 苦瘠甲于天下 " 之称。为解决陇中陇东地区干旱缺水问题,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甘肃在 20 世纪中叶提出了 " 引洮河、泽陇中 " 的设想,拉开了引洮工程建设大幕,但限于当时的财力、物力和技术条件,工程被迫叫停。进入新世纪后,引洮工程被重启。

经过 14 年的建设,引洮供水骨干工程全线建成通水,为陇中陇东地区引来了一涧清流,陇中陇东地区人民群众的引洮梦终于得以实现。

资料显示,引洮供水工程是迄今甘肃投资规模最大、引水渠线最长、覆盖地区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设计年引水量 5.5 亿立方米,分两期建设,受益区覆盖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 5 市 13 县区,有效解决甘肃中部 600 多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并新增农业灌溉面积近 50 万亩。

如今,听一听,老 " 引洮人 " 刘福先生的《圆洮梦》,看一看圆梦工程经络脉轮,几代引洮建设者心血铸就的骨干工程犹如一条巨龙盘桓于陇原大地,一座座水库、调蓄水池等配套工程宛若散落在龙身周边的璀璨的明珠,以渠线为连接,将清澈甘甜的洮河水输送到陇中陇东地区的角角落落,供给千家万户,使缺水的土地不再干涸,乡亲们吃水靠人背、种地看天意的过去成为历史。

甘肃是一片热土,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的人民,甘肃人有一种不屈服于现实、敢于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我们相信,在甘肃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和顽强拼搏中,甘肃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作者为甘肃省政协住香港委员 , 文中采用了有关官方和个人的资料,在此鸣谢)

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标签

黄河 甘肃 兰州 西北 平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