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1-22
广州黄埔:新居过大年,耄耋老人粤韵唱出幸福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珠江岸边,黄埔区九沙村里。86 岁的老人郭桥妹今天起了个大早,村里提前通知了,今天鱼珠街道和九沙村旧改项目方将到安置房走访慰问。

这是郭桥妹在九沙老人安置房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门口一水之隔,是她曾经的家——那是在珠江河道边搭建的一座简易的木棚房子,为了减轻子女生活压力,她在木棚屋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安置房往东 200 米,九沙回迁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推进中,建成后九沙村民将进行整体回迁。

据介绍,黄埔区充分尊重居民安置意愿,目前全区旧村改造项目均实现村民 100% 原地安置,最大限度保留邻里关系和社会结构。全区高标准配建老人临时安置房 4408 套,设置老人集中安置点 83 个。

幸福 " 看得见 "

从破木棚搬进一室一厅

黄埔区九沙村的老村民绝大多数是过去居住在船上的 " 疍家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鼓励疍民上岸村落,九沙村民陆续在岸边搭建房屋。至今,九沙旧村仍有很多等待改造旧房和木棚,那是 1988 年该村在修建煤场和机修厂时第三次整体搬迁时搭建的。受当时的建设条件限制,房屋大多存在漏水、失修等情况。一些老人居住的木棚不仅没有卫生间,每逢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遇上珠江涨水,更会遭受水浸,老人只能躲到外面避险。

如今居住在九沙的居民,60 岁以上的老人约 110 人,18 岁以下约 180 人,占到了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要让九沙村的居民过上幸福的生活,首先要实现人居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2020 年 6 月,九沙村开始进行搬迁改造,在村子河涌对面建设了全新的老人安置房屋,目前首期 40 套已交付,另有 39 套在建。2021 年 5 月 18 日,首批老人入住,至今已入住 52 人。除 70 岁及以上老人之外,还有一些未满 70 周岁的残疾人,对于符合条件,但选择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还会给予每人每月 1500 元补贴。

记者在安置区看到,这里不仅给老人们提供了一套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套房,还贴心地配套建设了各种健身设施。对变化最有发言权的当属九沙村老村长陈金成,他上世纪 70 年代就住在这里,一度居住在船上。至今仍保留着打渔、制作传统疍家糕的习惯。他开心地表示在政府的支持下,疍家人摆脱居无定所的日子,如今日子越过越好,老人也住进了安置房,期待着项目加快建设,让村民早日回迁。

郭桥妹从 " 旧 " 家搬到安置房 " 新 " 家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每日提供免费餐,更有社区义工来照料健康、嘘寒问暖。" 以前走在江边都是泥,一下雨半只脚都会陷进去。现在修的大马路又宽敞又舒服。" 同样住在这个安置区里的老人彭转妹不停称赞居住的环境好。

从安置区方向望去,河涌对岸是一片矮小破败的棚户,安置区身侧则是数栋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其中就有超过 200 米高的广州国际港航中心、南方智媒大厦等摩天大楼。未来,在九沙村的范围内还将建设成片的超甲级写字楼、总部独栋楼、各类商业街区以及滨水广场、码头遗址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等业态。

欢乐 " 听得到 "

老人社区里的 " 粤曲姐妹 "

在黄埔区永和街贤江社区老人安置区已经居住了 2 年多的刘美琴早已经习惯了这里大院一样的社区生活。由于更新改造起步较早,当地已经为老人搭建了一个占地 8920㎡,近 200 间房,包括无障碍房、活动室、棋牌室等配套功能室的安置区。

走进安置区宽敞整洁的房间里,可以看见配备有床、衣柜、电视柜、床头柜、热水器、电视机、空调等家具电器,各种生活、休闲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可直接拎包入住。安置区不仅有一日三餐送餐上门,还有驻点的 " 关怀大使 " 每日会对每个房间的设施问题、饮食问题做相关记录并跟进解决,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也有专人每日检测。

每天吃过午餐,刘美琴就会去隔壁房间找同村好友刘有群。她们都是贤堂村人,年轻时又都演过粤剧花旦,共同的经历让俩人几乎无话不谈。" 我每天都会来和她聊聊天。" 刘有群说,刘美琴的粤剧唱的很好,年轻时候的时候是个地地道道的 " 戏痴 ",经常到处去表演,广州一带基本哪里有舞台哪里就有她。现在两人就住彼此隔壁,对于她们来说,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一起坐在收音机前听粤剧,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但兴起时,仍能一唱一和跟着来上一段。

乡情 " 在身边 "

写个 " 福 " 字送邻里

2022 年 1 月 20 日,黄埔区火村骏昇广场的公寓楼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常。原来是社区组织义工来给居住在这里的火村老人们送春节慰问。

2019 年,火村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进入高速推进阶段,为解决火村老人临迁难的问题,在街道的支持下,项目租赁了商住楼宇骏昇广场 7-16 楼共计 267 间公寓作为火村旧改项目老人临时安置房,用以集中安置临迁老人。

" 开始我以为会为了赶拆卸进度,随意安置,就不愿意搬进来。" 老人谢月群回忆说。其实,为了迎接即将入住的老人们,街道、社区、项目方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已经装修好的公寓楼的走廊、电梯、卫生间都加装了方便老人攀扶的扶手,还在房间内的床头、厕所加装平安铃,确保老人起居方便、安全。

如今住在公寓楼里的谢月群逢人便夸住得好,她说:" 以前住平房,家里不仅有蚊虫,还有老鼠。现在这些都没有了!" 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她还很方便和对门住着的邻居一起打牌下棋。

在这栋公寓楼里,火村城市更新安置的老人已有 236 户共 329 人。老人安置房各项生活设备配套齐全,每一套安置房配备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器以及有线电视。同时也解决了部分老人因疾病困扰,无法生活自理的问题。钟柳梅老人便是其中一员。搬进安置房时,考虑到她年纪大,生活难自理的特殊情况,特别为她安排了套间,以便陪护人员与她同住。

安置区除了为入住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免收水电费外,每逢重大节日,这里的运营团队还会组织慰问活动,提供端午粽子、中秋月饼等应节加餐。丰富的娱乐活动让许多居住在此的老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以往住在村里,路窄巷子深,老人腿脚不便,常常少与人来往,独居老人更是生活孤独。

文图: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张成

相关标签

安置房 春节 卫生间 陈金 健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