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1-22
【影像广州】 我在粤博修文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无论是清新古雅的书法字画、温润如玉的出水陶瓷,还是庄严厚重的青铜礼器,它们活灵活现的背后,离不开一群 " 幕后功臣 " 的努力。他们就是俗称 " 文物医生 " 的文物修复师。让我们走进广东省博物馆,看看 " 文物医生 " 的精细活。

■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 摄录制作 黄闻禹 / 文

" 纸寿一千绢八百 ",但随着时光流逝,古代书画珍宝也会自然老化,可能还会受到霉菌侵蚀、虫蛀鼠咬等破坏,导致书画染上断裂、残缺、酸化、污渍等多种病害。

" 生病 " 的文物需要专业文物保护修复人员 " 医治 "。给文物 " 治病 " 也讲究 " 对症治疗 ",文物材质不同、病害类型不同、病害程度不同,需要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措施。近日,荣膺 2021 年 " 南粤工匠 " 的广东省博物馆(简称 " 粤博 ")修复师李涛在粤博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接受了新快报记者的采访。当时,他正在案前接手一件于右任书法作品的修复工作。

李涛所在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是粤博专门从事文物藏品保护修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部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 22 家全国首批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优质服务机构之一。中心设有古籍书画修复室、器物修复室、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预防性保护实验室、摄影测量室等,并配备了各类先进的分析检测、科学实验及文物保护修复专业设备。现代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需要多学科融合,目前中心有十多名文物保护修复人员,他们专业背景非常丰富,涵盖文物保护与修复、古籍与书画修复、科学技术史、分析化学、材料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与分子微生物学等等。

作为一名文物修复师,李涛 2006 年进入粤博,从事书画装裱及修复工作。16 年来,他用匠心守护文脉传承,参与大量书画文物的保护修复与维护保养工作。

破损书画的修复,并非一日之功,有着非常细致、复杂的工艺过程。从大的步骤来说,首先需要分析书画的病害类型和情况,再根据其情况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此后,再经过 " 去污清洗 "" 揭画心 "" 修补画心 "" 全色 " 等几道核心的大工序,细分的话工序更多,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李涛强调,每件文物修复前都会为其量身定制修复方案," 珍贵文物、有一定级别的文物的修复方案,还得寻找业内专家作为第三方审核,并根据专家意见作相关的修改。" 同时,书画修复要尊重文物的原状原貌,保持原有的气韵色调,避免主观想象,尊重原作风格。

文物修复工作是一件磨人的活,耗时耗神,有的修复过程非常漫长。李涛修过最久的一幅书画修了半年多,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 如果打开计步器,我每天绕着工作台走来走去的步数,都是 15000 步以上 "。但他也直言,自己是幸运的,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化腐朽为神奇,太有成就感了。

" 我始终热爱这份工作,对这个职业保有敬畏之心,不然我也无法坚持到现在。" 在李涛看来,书画修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书画不同于书籍,书籍作为印刷品或有副本,但是书画基本都是孤品,独一无二。到我手中的书画,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艺术品,我会全心全意地修复它们直至达到令我满意的效果。"

热爱、敬畏、坚持、精益求精,这是李涛认为的 " 匠心 "。

专注文物修复多年,李涛也有自己的担忧:现在艺术品的损坏速度远超过人力修复的速度。文物修复是在与时间赛跑。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热映,让原本冷清的文物修复行当进入大众的视野。李涛希望更多有志青年能够加入到这个 " 朝气又冷门 " 的行业,自己将通过传帮带等形式,为文物修复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积蓄更多力量。

前不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 " 十四五 " 规划》,其中提出加强考古科技运用,成立文物保护科技联盟,推动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建设。据了解,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基本建设,将在粤博现有约 1500 平方米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的基础上,增加约 3600 平方米的面积,达到约 5100 平方米的规模,进一步提升广东省文物保护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

▲文物修复师是一个多面手,在修复之前要对文物进行透光拍摄,以便更好地判断文物的病害情况。

▲书画修复是文物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幅书画作品的修复需要用到多种工具。

▲修文物是一件磨性子的事情,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首先是源于对文物的热爱。

▲在书画修复中,装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经过重新拼接的作品需要细心地装裱以保证作品能够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

▲书画装裱之前需要对画面认真观察,并做相应的实验,以保证装裱过程中不会出现跑墨润色的情况而导致画面损毁。

▲书画修复需要对破损的部分进行拼接,必要的时候还要对部分细节进行全色接笔。

▲在书画修复的过程中,李涛在继承前辈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多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书画修复后,从旧画上分离出来的旧裱料,对于修复师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每一件文物破损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在拿到一件需要修复的文物后队员们首先要一起商讨,制定出一整套可行的方案。

▲一件残片可能携带了重要的文物信息,需要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将其揭示出来。

▲在制定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前及保护修复过程中,都需要借助现代仪器对文物病害情况进行 " 科学诊断 "。

▲粤博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就在博物馆展厅的楼下,封闭的环境显得更加安静,在这里更适合修复师们静心地工作。

▲每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文物保护修复时要小心仔细确保文物的安全。

▲很多文物在出土的时候都已经变得破碎不堪,而要把他们完美地拼合在一起需要很多的步骤,其中试拼接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粤博文物修复的团队中,一半以上是女性,还有不少 90 后,他们因为喜欢文物而爱上了这份职业。

▲一件破损的文物,在拼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补配上色,以还原他的整体风貌。

▲对于文物缺失部位,如果有参照依据的,都需要进行补全,因此翻模和塑形也就成为必备技能之一。

▲文物修复过程中除了要用到各种特殊的工具,就连用水也是有专业的要求。

▲一件残破的文物,经过工作人员的修复已经完美地拼合在一起,而这中间最短也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

▲一幅残破的书画作品经过几个月的修复,终于焕发出新的活力。每一个步骤李涛都小心翼翼,就像呵护一个新的生命一样。

▲看着经过自己修复的文物重新在展厅里展出,李涛觉得这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