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 十四五 " 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003.2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8.8%,两年平均增长 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30.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第二产业增加值 6710.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9.9%;第三产业增加值 7162.41 亿元,比上年增长 7.9%。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增
2021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14.49 亿元,可比增长 1.9%,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 120.08 万亩,比上年增加 14.52 万亩,增长 13.8%。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增,全市粮食总产量 55.06 万吨,比上年增加 4.21 万吨,增长 8.3%,连续 5 年保持在 50 万吨以上。年末无锡生猪存栏 11.59 万头,同比增长 83.6%;家禽存栏 170.64 万只,同比下降 3.2%。
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
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
2021 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 4926.42 亿元,同比增长 12.9%,两年平均增长 9.7%。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 1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4.0%。分行业看,33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7 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 81.8%。累计增加值总量前十的行业中,8 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增长 18.2%、40.8%、16.1%。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2021 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0.4%。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增长 44.6%、41.8%、31.5%。
服务业保持稳增态势
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
1-11 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1454.03 亿元,同比增长 24.6%,两年平均增长 16.4%。列统的 10 个门类行业营业收入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7 个行业增速超过 2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分别增长 15.8%、34.4%、24.7%。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全市规上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5.1%、18.9%、21.5%、19.6%,保持较快增长。
消费品市场较快复苏
新兴消费潜力巨大
2021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06.09 亿元,同比增长 10.4%,两年平均增长 4.5%。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 10 类主要商品中,7 个类别零售额实现正增长,6 个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超百亿元,分别为 498.87 亿元、197.37 亿元、152.54 亿元、125.6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3%、25.1%、26.9%、30.2%。网络消费十分活跃,全市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25.9%,两年平均增长 25.4%;限上住餐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同比增长 30.7%,两年平均增长 67.6%。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新兴领域投资力度加大
2021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3985.20 亿元,同比增长 4.5%,两年平均增长 5.3%。其中服务业投资额 2418.50 亿元,占比 60.7%,同比增长 16.7%,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显著。民间投资活跃度不断提高,全市民间投资 2493.40 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62.6%,占比较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4.6%,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0.1 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贡献率达 63.9%。新兴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全市高技术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44.2%、16.8%、12.1%。
外资外贸发展向稳向好
对外贸易总量实现跨越
2021 年,全市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 1000 亿美元,成为继苏州后,省内又一进出口总值破千亿美元的城市。进出口总值达 1057.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4%,占全省比重为 13.1%。其中,出口总值 653.51 亿美元,进口总值 403.51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7.6%、10.4%。按人民币计算,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分别为 6829.37 亿元、4221.75 亿元、2607.6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4%、19.0%、3.1%。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对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出口同比分别增长 27.7%、27.5%。全市实际使用外资 38.0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
财政收入保持领先
金融存贷比继续走高
2021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00.50 亿元,同比增长 11.6%。其中,税收收入 983.87 亿元,同比增长 10.7%。两项收入总量保持全省第 3 位,增幅继续双双领跑苏南五市,居第 1 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 82.0%,在省内保持较高水平。金融环境持续改善,金融存贷比继续走高,12 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20705.29 亿元,同比增长 9.7%,人民币贷款余额 17189.42 亿元,同比增长 13.7%,存贷比达 83.0%,比上年提高 2.9 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2021 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1.7%,分类别来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 1.1%,衣着价格上涨 0.7%,居住价格上涨 1.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0.9%,交通通信价格上涨 4.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 2.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 1.9%;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 0.6%。2021 年,全市全体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63014 元、70483 元、39623 元,同比分别增长 9.4%、8.9%、10.8%,两年平均增长 7.2%、6.7%、8.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1.78,比上年缩小 0.03,城乡收入情况相对均衡。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达历史最好水平
2021 年,全市 PM2.5 平均浓度 29.4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10.9%,首次降到 30 微克 / 立方米以下。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82.2%,同比提升 0.5 个百分点,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成功突破 300 天大关,连续 3 年重污染天清零,环境空气质量达历史最好水平。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94.4%,同比提升 8.4 个百分点,首次达到 90% 以上。
总的来看,2021 年全市经济承压运行,但经济增长态势整体稳定,生产端总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需求端复苏势头稳固," 进的动力、质的效率 " 在经济发展中不断积累。下阶段,全市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 " 强富美高 " 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切实扛起 "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 光荣使命,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指标解释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
(2)2017 年起,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统计范围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辖区内年营业收入 1000 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辖区内年营业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6)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无锡海关;财政税收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于市人民银行;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价格、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无锡调查队。
(7)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8)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 2019 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来源:无锡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