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认准目的地,千萦万绕总会到达。因此,人生之路才绚烂多姿,不同的人生可以领略不同的风景。同时,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迈着坚实的脚步,矢志不渝向着目标前行,成功总会出现在前方。
她的青春在路上,充满诗意的通向远方 …… 这里可以遥望皑皑的雪山、可以穿过如茵的草地。可是除此之外,还需要仅靠一条索链溜过惊涛骇浪,还要应对阴晴不定、变幻莫测的天气,以及夜宿原始森林、不时传来的野兽的吼叫声,她所走的这条路,即被称为邮路。自古邮路多艰辛!在诗意背后,也许更多的是凄风冷雨,而她却将青春洒在了邮路上,摇曳如花,因为有汗水、雨水的浇灌,所以馨香四溢。
她就是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女邮递员尼玛拉木,而根据她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信者》于不久前上映。
影片以一组空灵唯美的长镜头,展现了海拔 4000 米香格里拉原生态藏区的秀美风景,蓝天映衬着壮美的梅里雪山,山上浮游着白云朵朵,雪山脚下的绿草地上悠然地漫步着牛羊。影片以隽永温婉的叙事风格和散文诗般推进故事的发展,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 " 美 " 字,美丽的风景加上女主人公美丽的心灵。
辉煌要靠精神铸就,伟大要靠信念支撑。尼玛拉木数十年来,风雨无阻,迈着坚实的脚步行走在邮路上。她始终牢记着 " 人民邮政为人民 " 的服务宗旨,观众无不被她的事迹感动的潸然泪下,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因为大家在心灵上达到了共振。
也许电影是以声、光、电,以及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信者》更是以写实的形式,将故事高度浓缩。尼玛拉木的扮演者尼玛颂宋也是一位藏族姑娘,她在首映式上表示:" 虽然在拍摄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艰辛,但与拉木阿姐十年如一日的坎坷送邮之路相比,我的付出微不足道。" 如果将电影一一解压和延展,将一些细节呈现在人们面前,那么她的故事将更加感人。
邮递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他通常将思念的两头串联。一封信,两颗心,鸿雁传书,骨肉天亲。
《信者》中的主人公尼玛央珍,作为一名女性,最初面对襁褓中的婴儿、面对艰险的邮路,敲起了 " 退堂鼓 " ——申请调动工作,这也是人之常情,更是一种真情的流露。
正是在邮路上,央珍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邮车驾驶员多吉大哥、空巢老人桑吉奶奶、留守儿童梅朵等,他们以湛蓝的、天空般的胸怀包容着央珍工作中的失误,这种包容是那样的澄澈纯静,没有一丝的杂质。当央珍第一次走这条邮路,因为雨夜跌跤而将信件遗失在路上,虽然她打着电筒冲进疾风骤雨中又将信找了回来,但信笺和照片已经湿透,信的内容也不完整。 " 没关系的,只要知道他们平安就好。" 这些可爱的藏族乡民们围坐在木屋中,读着信纸上支离破碎的文字,给了央珍极大的宽容和安慰。而央珍更是像燃起的熊熊篝火,以炽热的真诚,为他们提供着远方亲人的问候与消息。因为信函的串联,央珍与这些人之间也架起了一条心路,在这条路上,行走着信任、信守和信念。
梅朵为了让外出务工的父母早日回来,就不停地给他们写信。可是梅朵的父母飘忽不定的谋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址。所以梅朵写的信又都被退回来,但是央珍和退休的贡布所长却善意地 " 欺骗 " 着梅朵,共同呵护着梅朵心中美好的憧憬。
"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央珍始终铭记着贡布所长的话:" 邮包搭在身上,它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 尼玛央珍就这样背着邮包年复一年地奔波在邮路上。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尼玛央珍只是众多邮递员中的一个缩影,有更多的尼玛央珍这样的邮递员,他们也默默地行走在邮路了,不时拉一拉勒在肩头的邮包带,用手背揩揩额头的汗水,抬头仰望一望前方的路,他们深知责任在肩,使命必达。
如今尼玛拉木在送信的过程中,外延也在不断的拓宽与拓展,从传递思念的信件,到帮助住在大山深处的藏族同胞找到脱贫致富的办法。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但是正是凭着这份简单却伟大的信念,她做到了一个邮递员最质朴却又最崇高的职责。
她依然迈着坚实的步伐,用脚步丈量着邮路的长度,用赤诚感知着信念的热度,用心灵品尝着真情的浓度。
□马智勇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