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孔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2022 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 " 双减 " 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校内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发展。
" 双减 " 政策实施后,全省教育生态发生怎样的变化?省两会期间,列席会议的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孔军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接下来,广东将试点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确保教育经费 " 两个只增不减 ",提高财政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现有高校统筹调整为省属,让县级政府集中财力和资源办好基础教育。
大部分学生明显感觉 " 双减 " 后课业负担减轻
羊城晚报:去年实施 " 双减 " 政策后,广东的教育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朱孔军: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 14885 所,目前,100% 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100% 的学校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学校普遍做到了作业管理 " 压总量、控时间 " 要求;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除寄宿制学校、村小(教学点)外,需开展课后服务的 9009 所学校已 100% 提供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 71.22%,课后服务已基本达到 " 两个全覆盖 "。现有义务教育学科类线下、线上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压减率分别达到 96%、86%。
从最近开展的 " 双减 " 工作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明显感觉课业负担得到减轻;学生健康成长时间得到较好保障,超半数学生反馈体育锻炼时间和睡眠时间明显增加;学生课余生活更丰富,80% 左右的学校在课后服务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至少一门兴趣拓展类课程,约 40% 的学生表示每周可自由支配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长增加;仅有 6% 左右的学生是因为课堂教学内容简单或老师(家长)的影响等而去参加校外培训班。
可以说," 双减 " 政策实施半年,学校、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正在悄然变化,广东教育生态不断优化。
粤东粤西粤北现有高校统筹调整为省属
羊城晚报:" 双减 " 政策实施后,广东如何继续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
朱孔军:广东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专门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现有高校统筹调整为省属,逐步建立以市为主的普通高中统筹管理体制,落实县级政府管理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主体责任,集中财力和资源办好基础教育。压实市县发展基础教育的主体责任,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市县政府 " 一把手 " 工程。省政府每年与各地市签订工作任务书,跟进各地任务落实情况。
同时,建立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机制。加强珠三角地区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帮扶力度,建立市与市、县与县、师范类院校与市等 7 种全口径结对关系,重点帮扶提高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研员能力素质,提供教学、教研、信息化、管理等全方位支持。2021-2035 年分三轮实施,每轮 5 年,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 十四五 " 期间,省财政计划安排市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奖补资金 60 亿元以上,重点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薄弱环节建设,消除 " 大班额 ",推进公办幼儿园、两类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完善用地、报建、财政、编制等配套措施,实现学位供给总体平衡、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升和办学质量水平提高。
高标准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建设
羊城晚报:" 双减 " 提质增效,教育评价改革是保障。广东如何落实建立以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科学评价体系,注重增值评价和过程评价?
朱孔军:今年 1 月,省教育厅代表省政府分别与 21 个地市政府签订了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任务书,分解 " 十四五 " 期间各地教育发展任务,明确了 2022 年各地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广东将高标准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建设,确定省内 9 个试点地区、39 所试点校、293 个试点项目先行先试,省、市、县、校立体攻坚,加快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同时,广东将以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重点,实施学校评价改革;以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为重点,实施教师评价改革;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重点,实施学生评价改革;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为重点,实施用人评价改革。
此外,广东将实施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把有关要求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推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制度化、常态化。
2025 年全省基础教育专任教师达 154 万人
羊城晚报:" 十四五 " 期间,广东将增加 370 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但教师队伍一直存在体育、美育老师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广东将如何缓解这一问题?
朱孔军:截至 2020 年年底,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共 134.8 万人,预计到 2025 年广东省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将达到 154 万人。" 十三五 " 期间,全省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师缺额率分别从 2016 年 24.05%、29.69%、36.46% 下降至 2020 年 9.57%、10.89%、16.72%,每个学科教师的缺额率均下降超 10 个百分点以上。
广东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广东省体育、美育工作行动方案,通过组织实施公费定向培养、银龄讲学计划、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等政策,有针对性地补充体育、美育专任教师。充分吸收与利用社会各界体育、美育的师资力量,加强和规范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缓解目前部分地方体育美育专任教师短缺的现状。建立美育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美育骨干教师。
同时,广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学校提供体育教学服务,聘用符合条件的教练员、退役运动员、具有体育特长的退役军人等专业人才为专(兼)职体育教师或教练(研)员。
新增教育经费将更多用于公办学位建设等
羊城晚报:广东的教育经费投入全国第一,但同时广东也是人口大省,不少地方政府仍缺少教育经费,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朱孔军:" 十三五 " 期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升至 20% 以上,是财政第一大支出,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落实 " 两个只增不减 " 要求的省份。2021 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 3798 亿元,同比增长 8.2%。
接下来,广东将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财政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落实教育经费 " 两个只增不减 " 要求。继续强化市县政府落实举办基础教育主体责任,落实省对市县财政预算安排审核机制,加强基础教育预算编制审核,严格落实教育投入 " 两个只增不减 " 以及中小学教师工资 " 两个不低于或高于 " 等教育投入责任。
广东将把新增教育经费投入更多用于公办学位建设、调整民办义务教育结构等重点工作,更多用于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关键环节。以绩效为导向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财政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教育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形成资金分配与办学质量挂钩的激励机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