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科网格建设为抓手,推动组织建设规范化、资源整合一体化、互联互动常态化、服务群众精细化——这是我市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开展的 " 一网四化 " 探索。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聚焦 " 完善组织体系开启新征程 " 主题,以 " 一网四化 " 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全科网格 " 一张网 " 畅通 " 末梢 "
网格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 " 神经末梢 "。我市牢固树立城市基层大党建理念,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牢全科网格组建基础、打通多网并存格局、整合构建 " 全科网格 " 体系,以 " 小网格 " 化解 " 大难题 "。
在网格管理模式下,全市以街道党工委为枢纽,健全 " 社区党组织 - 党支部(党小组)- 党员中心户 - 联系户 " 网格管理工作模式,推动一批 " 两委 " 干部、党员志愿者担任网格员。当前,全市 37 个街道、532 个社区、13 个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中心,以及 1800 多个街道党校、人才驿站、志愿者驿站、楼宇工作站成为了网格工作阵地,形成基层治理 " 一张网 "。
随着网格化治理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形成了 " 多网并存 " 的格局,在党的建设、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环境卫生等多个系统同时存在多个网格。如何彻底打通 " 经脉 "、畅通 " 末梢 ",我市通过推动多网融合发展,按照 " 方便群众、易于管理、相对稳定 " 的原则,全面整合多个系统的原有网格,统一编入 " 全科网格 ",实现从 " 网格林立、资源分散 " 到 " 多网融合、一网统筹 ",充分发挥全科网格在城市管理、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各项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组织建设规范化 消除 " 盲区 "
城市基层治理中,一些新兴领域存在 " 盲区 " 和 " 死角 ",导致党员 " 隐身 ",是组织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推动组织建设规范化,我市开展 " 两个覆盖 " 质量优化提升专项行动,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全面提升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在各领域,我市加大建立党组织力度、提升覆盖质量,新组建党组织 306 个,优化设置党组织 473 个;深化两新党建 " 双同步 " 工作,突出抓好有党员的 " 五类企业 " 和从业人员 30 人以上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党组织覆盖率和单独组建率两个 100%。同时,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打造 100 个基层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 " 两个覆盖 " 质量。
在新兴领域,我市积极探索推广组建功能型党组织、临时党组织等做法,加大党建指导员选派力度,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小区楼栋、居民身边延伸,向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拓展,新设立快递、互联网等 2 个行业党委,探索在 15 个社会组织管理层试点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着力消除城市党组织覆盖 " 盲区 " 和治理 " 空白 "。
为确保组织规范运行,我市修订社区、机关、国企、学校、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组织工作指引,建立动态排查、纳整、管理工作机制,引导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规范组织建设、正常开展活动、有效发挥作用。
资源整合一体化 实现 " 共建 "
全市各大街道、各个社区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也存在资源分散、力量不均等问题。在坚持做强街道、做优社区的基础上,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有助于把各级资源整合起来、力量动员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为强化街道社区统筹协调功能,我市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街道设置,将金平区规模较小的 8 个街道撤并为 3 个,在龙湖区改镇新设街道 5 个,适度扩大部分街道规模。全面建立 37 个街道 " 大工委 "、532 个社区 " 大党委 ",推动 1056 名党员干部担任 " 大工委 "" 大党委 " 兼职委员,发挥兼职委员及其所在单位共建作用。同时,推进街道社区赋能减负增效,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清单式分类分批向镇街下放行政职权。
在基层治理 " 最后一公里 ",条块分割、权责不明确等问题,时常困扰着基层工作者。为此,我市深化 " 镇街吹哨、部门报到 ",推动执法力量、审批力量下沉,赋予街道党工委对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考核考察和选拔任用、城市规划实施的征求意见权,以及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梳理街道职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明确街道权责边界,推动街道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深化 " 千个机关支部联建共建 " 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 " 平时 " 组织能力和 " 战时 " 应对能力。
互联互动常态化 签订 " 清单 "
推动各领域各层级党组织同向发力,方能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我市持续推动互联互动常态化,落实联建责任、搭建联系平台、优化联动路径,坚持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 38 条、" 三张清单 "、社区 " 两委 " 干部履职负面清单 50 条 …… 一张张清单,签下的是责任,破除的是陈规,提升的是能力。
通过建立 " 互联互动 " 机制,我市健全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 38 条,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系统党组织淡化体制、隶属、级别观念,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
我市还积极推行 " 三张清单 " 管理。推广 " 楼宇商圈党建 "" 党员会客厅 " 等运作模式,推动 479 个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需求、项目 " 三张清单 ",在每个街道打造 1 个以上区域党建共建平台。
按照 " 双好双强 " 标准,我市选优配强社区带头人队伍,制定社区 " 两委 " 干部履职负面清单 50 条,开展网格走亲、领办实事、志愿服务 " 连心惠民树形象 " 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
服务群众精细化 办好 " 实事 "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推动更多资源服务下放到基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 " 最后一公里 "。
通过实施 " 千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 " 工程,投入各级资金 1.2 亿元对重建新建、改建扩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拓展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在 55 个社区试点投放政务服务自助终端一体机,提供 88 项市级以上服务事项,推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应急状态下转化为应急处置一线服务平台。探索推行 " 社区 + 商圈 "" 社区 + 楼宇 "" 社区 + 市场 " 等模式,把网格中的人才驿站、志愿者工作站、业委会等节点联结起来,打造 "15 分钟服务圈 "。
同时,健全精准服务响应机制,整合 12345 政府服务热线、数字城管平台、综治中心平台,建设 " 一网多元、精准服务 " 综合调度平台,实施社区民生 " 微实事 " 项目,采取 " 按需定单 " 方式,实现服务供给和需求精准对接。充分利用政务大数据中心,推动党建、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信息系统互通共享,探索建立全市网格工作综合调度平台,快速响应群众诉求,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 " 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
汕头日报记者 陈欣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