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葡萄试种成功,金田园种植社成了真正的 " 金田园 "。图为园主徐庚生采摘葡萄。
2021 年岁末,碧绿葡萄缀满枝头,遍布金田园种植社的 200 亩农田。" 这是阳光玫瑰葡萄,有葡萄中的‘爱马仕’之称。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如今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和乡亲们共同致富。" 园主徐庚生脚下的田地,成了真正的 " 金田园 " ——葡萄首次产出 2 万多斤,不到一个半月就销售而空。
农业产业要做大做强,规模化种植必不可少。2021 年 6 月以来,茂名市委宣传部牵头帮扶的驻南盛街道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以来,配合南盛街道党委政府,巩固原有农业资源,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打开了南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当下,南盛街道的阳光玫瑰葡萄、释迦果、火龙果等产业走上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工作队还紧扣民生,提升村庄风貌和基础设施,助力南盛街道朝着 " 安居乐业、美丽家园 " 的愿景稳步发展。
■蒲山村火龙果、平垌村藏龙湾释迦果等基地,种植面积都过千亩,创造岗位带农增收。
大力推动土地流转 特色产业发展提速
因地制宜科学谋划 " 一村一品 " 特色产业一直是南盛街道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着眼点。怎样种?谁来种?为了配合街道工作,驻镇工作队深入田间,对产业振兴项目开展了调研,尤其在科学规范流转土地方面下功夫。
2021 年初,谢村的徐庚生结束外地打工生活,回乡发展。家乡的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特别适宜种植高端的阳光玫瑰葡萄,因此他谋划发展葡萄种植产业。
阳光玫瑰葡萄甜度、香度可以媲美进口商品,颇受欢迎,而且经济价值高。谢村村委会也看好产业前景,并支持徐庚生当好致富 " 头雁 ",开辟特色水果种植产业,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农业产业要做出效果,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但苦于缺少资金,徐庚生无法利用周边闲置土地扩大种植规模。驻南盛街道工作队得知他的难处后,很快就着手帮扶,金融助理及时跟进配合,为产业基地申请到 25 万元贷款,快速流转出 70 亩 " 试验田 ",徐庚生的阳光玫瑰葡萄产业有了起步舞台。
驻南盛街道工作队与谢村村委指导合作社以 " 党组织 +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 的发展模式,带动乡亲加入土地流转,共同致富。一开始,乡亲们半信半疑。徐庚生并不着急,他一心想着先种好葡萄。为此,他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来考察,四处拜师学艺,又引进专家进村指导。徐庚生的默默努力被乡亲们看在眼里,当葡萄苗长势可人之时,徐长庚再走进村民家商量集约更多土地时,不少乡亲以或出租、或入股的形式提供闲置土地,支持葡萄种植扩大规模。
很快,流转土地达到 200 亩,金田园合作种植基地应运而生,阳光玫瑰葡萄的试种范围扩大了,创造出 40 多个岗位,村里的留守妇女有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 葡萄种植是我们村土地流转的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我们还和村委整合撂荒地,实现集中连片流转,近期已流转出 40 亩土地,将与一个种植野菜的合作社签约。" 工作队队员、驻谢村第一书记郑铠岷笑着说。
如今,除了阳光玫瑰葡萄,蒲山村火龙果、平垌村藏龙湾释迦果等也实现了大规模种植,成为南盛街道多彩的 " 特色种植 " 风景线。
■南盛街道平垌村的藏龙湾释迦果基地里,村民正在给果子套袋。
网络大咖组团推广 农特产品销售更旺
果子种出品质、种出规模后,如何扩大销售,提升价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又成为工作队和街道的重点工作。" 品牌化经营是出路之一,我们加强宣传推销,打响南盛特色农产品品牌。" 驻南盛街道工作队队长邓杰中说。
2021 年 12 月,帮扶单位茂名市委网信办在南盛街道举办了 " 助力乡村振兴,茂名网络大咖在行动 " 主题活动,请来一众茂名地区的 " 网络大咖 " 走进葡萄种植园,用直播、短视频、新闻报道等方式集中宣传,大大增加了南盛街道阳光玫瑰葡萄、火龙果等产品的知名度。其中,金田园经过直播宣传订单量大增,今年收成 2 万斤葡萄不到一个半月便一售而空。
" 这 2 万斤只是试验品,我们预期远不止于此。" 站在葡萄基地田埂上,徐庚生发展的信心大大提振," 我们正在申请葡萄品牌商标,接下来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建设第二期基地,目标是 1000 亩的规模。"
隔壁的平垌村,藏龙湾释迦果种植基地也是南盛 " 一村一品 " 的标杆产业,基地还是广东省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和社企对接现场会的参观点,经过媒体多次宣传推广,销售成绩同样喜人。" 基地的释迦果可抢手了,要购买个头较大的,基本要提前一周预定。" 驻南盛街道工作队队员、驻平垌村第一书记罗余庆说。
■茂名市委宣传部牵头的驻南盛街道工作队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着力提升基础设施 提升群众幸福感
发展产业的同时,驻南盛街道工作队还注重提升村庄风貌,推动南盛街道朝着 " 安居乐业、美丽家园 " 的愿景迈步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南盛街道已经创建出湖艳、蒲山、下鸭埚等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但村级公共基础设施仍有提升空间。
" 我们工作队结合街道党委政府工作部署谋划,首先把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投入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和风貌提升的完善巩固工作,形成项目,并入库跟进。" 邓杰中说,希望通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使街道 " 每年一变 ",越变越美。
2021 年年底,有关工程已经逐步启动。其中组团单位之一的茂名市委宣传部作为牵头单位,划拨 170 万元专项资金到南盛街道进行村级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平垌村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一直希望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的上鸭埚村是首批获益村,当下,崭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即将动工开建;蒲山村、平垌村委等也将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设施。" 提升基础建设是民生所需,村民对改善民生基础的需求也很迫切,比如上鸭埚村有村民主动让出平整土地,支持建设广场。" 邓杰中说。
谢村小学最薄弱的图书馆、运动设施建设也提上了升级日程。工作队为学校争取到 " 农家书屋示范点 " 建设,专项资金已经下达,工作队正抓紧推进实施。
驻南盛街道工作队介绍,乡村振兴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将迈开步子,按照省市乡村振兴工作要求,用实实在在的变化提升南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