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小场所 " 建设大大改善了镇村干部的工作、生活环境,留住了心留住了人;暖心服务让企业更加安心扎根,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低息金融服务等让致富带头人放心扩大生产 ……
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人;乡村振兴的动力,关键在产业。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发现,汕尾市多地通过打好服务牌,服务好人才,服务好企业,服务好致富带头人,努力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汕尾市陆丰市博美镇,升级改造后的基层干部宿舍楼。
陆丰市博美镇:
建好 " 五小场所 "," 拴心留人 "
" 以前我们晚上值夜班非常累,只能趴在办公桌上,现在有了独立的宿舍,大家值班、工作顺畅多了。" 陆丰市博美镇相关工作人员说。
陆丰市博美镇党委书记陈少游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博美镇政府的一排宿舍曾被一些干部的家属非法占用,政府大楼后面也存在很多违建的楼房,严重地影响了政府机关干部的工作、生活环境。
几年前,博美镇政府的一些设施陈旧、破损现象严重,小食堂墙体乌黑脱落、碗筷破损、厨房脏乱;小厕所异味大、下水道堵塞、地面污垢重。由于没有周转的宿舍,干部职工中午只能趴在办公桌上打盹,晚上执法队值班到凌晨也只能赶回家住,非常辛苦。以前,跟一些乡镇一样,博美镇也存在年轻干部不愿意来,来了想调走的问题。
陈少游表示,这几年,博美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拆除了违章建筑,清除了被非法占用的住房,启动了乡镇机关 " 五小 "(食堂、宿舍、澡堂、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场所的建设。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原来被占用的三层建筑已变成职工的宿舍,宿舍旁还建起了干净卫生的食堂。与不少镇街停车位严重不足不同的是,博美镇政府通过清除政府大楼后面的违章建筑,建起了宽敞的停车场,使干部职工以及过来办事的群众等有了足够的车位停放。记者看到,停车场旁边还有一个乒乓球场,方便干部职工消遣之用。
通过 " 五小场所 " 的建设,博美镇做到了 " 拴心留人 "。博美镇副镇长林嘉原告诉新快报记者,博美镇目前的编制基本满员,这几年除了汕尾本地户籍的公务员外,还吸引来自揭阳、汕头甚至武汉等省外的人考过来当公务员。为乡村振兴的有效开展积累了大量稳定的人才。
除了服务人才,博美镇还在驻镇工作队的大力扶持下,流转好土地,引进企业,服务好产业发展。
■陆丰市博美镇镇村干部和驻镇工作队员等一起查看脐橙基地,谋划产业发展蓝图。
调研发现,博美镇所处的经纬度和素有 " 赣南脐橙之乡 " 之称的赣州市寻乌县经纬度相差无几,适宜种植脐橙等经济作物。点石村委会、驻村帮扶工作队共同努力,于 2021 年 9 月成立了 " 陆丰市橙益种养专业合作社 "。推广 " 村集体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 专业市场 + 合作社 + 农户 "" 供销社 + 合作社 + 农户 " 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脐橙种植项目。结合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代管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果业经营体系,支持采用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生产托管、园区带动等方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行 " 果园变资本、脐橙变股金、果农变股东 " 模式,助力产业振兴。
在点石村的一个山坡地上,新快报记者看到,一个占地约 200 亩的脐橙基地已建好,种上了一排排的果苗。点石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汉澄告诉记者,二期还将增加约 300 亩。届时 500 亩脐橙基地年产量可达 900 万斤,产值 2000 多万元,项目实施后,参与脐橙种植的农户每年估计每亩平均增收 2 万元。
同时,脐橙种植示范园一年有望吸引游客 3 万人次来采摘、游玩。既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也带动周围大量村民就业。
陆河县上护镇:
服务好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
入冬以来,泡温泉成了人们最热衷的休闲、旅游、养生的选项。汕尾市陆河县上护镇有温泉的天然资源,镇里的清泉谷生态温泉度假区是粤东著名的泡温泉景区。冬天一到,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全省各地就不断有游客涌来,因为人流量大,经常出现塞车。
利用景点的带动作用,上护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里正在探索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美食一条街等项目,以进一步带动农户服务游客,通过销售农副产品特产增收。
■汕尾市陆河县上护镇,温泉度假区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
在上护镇的陆河县龙飞粮食加工厂有限公司里,邓叔两公婆正将自己运来的大量粮食通过机器挑拣,等待碾成优质大米。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因为有龙飞公司的包销带动、技术指导,夫妻俩在梯田上种了几十亩稻田,虽然辛苦,但一年也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龙飞米业负责人黄小燕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公司已带动几十户农户一起生产,通过发放良种、提供技术支持、包销等方式,让农户放心生产优质粮食,达到双赢的结果。因为当地的生态条件好,生产的大米质量获得珠三角等地市场的认可,好的大米一斤能卖十几元。
对此,陆河县农业农村局和上护镇表示,将通过树立上护粮食统一品牌,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合作范围等方式对企业加强服务扶持,进一步促进粮食产业的增收发展。
城区东涌镇:
做足金融服务,扶强致富带头人
与很多工作队不大相同的是,汕尾市驻东涌镇工作队除了有来自农行的金融助理外,还有两名队员分别来自农商行和工商银行,对于开展金融服务有着优势。
擂茶是汕尾地区群众特别是家庭妇女最爱的一种饮品,很多家庭几乎每天都要泡上一锅擂茶来喝。在汕尾人的擂茶里,炒米、炒花生、芝麻等是必备的辅料。
汕尾城区东涌镇的声武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下称 " 声武公司 ")就是专门做炒米、花生、芝麻、青豆等擂茶辅料的公司,因为做出了品牌,产品供不应求,每年产值高达 600 多万元。公司负责人吴声武告诉新快报记者,加工厂目前有 75 户脱贫户入股,带动了 10 个脱贫户劳动力在这里务工。去年,公司想利用厂房旁边的一块空地扩大规模,但一直苦于资金不足。对此,驻镇工作队给他送来了金融服务东风,他申请的一笔贷款将帮助他扩大一倍以上的产能,有望使产值上升到一千多万元,同时带来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声武公司所在的城区东涌镇东石村党总支书记江胜东表示,声武公司的发展壮大将带来一举多得的效果,除了脱贫户有分红和就业外,还将利用村里的撂荒地,带动更多农户合作种植花生和水稻、青豆等产品,促进乡村振兴。
■汕尾市东涌镇村民得到贷款扶持后,纺织厂扩大了生产规模。
东涌镇新民村的蔡汉通夫妇在汕尾经营着一家小型的自动化纺织厂,想扩大规模,又不想向民间借利息稍高的贷款。汕尾市驻东涌镇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找到他们,提供了 28 万元的征信贷款,利息仅为民间普通贷款的 1/4。
在他的纺织厂,蔡汉通告诉新快报记者,有了这笔贷款,他将利用楼上的空间扩大一倍的产能,将产业做大做强。
服务人才、服务产业、服务企业 …… 做好服务,正成为汕尾市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 " 软实力 " 和 " 制胜法宝 "。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 图片: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 责编:谭建东 / 美编:郑理文 / 校对:池翠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