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6 日南方小年,年味渐浓,花都区花东镇港头村村委会一楼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村民在这里领取手写的春联和画着萌虎的福字。这场 " 迎春送福写挥春 " 活动由港头村委,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等单位组成的港头共同缔造工作坊联合举办,高校师生们手书春联,为村民送上新春祝福,希望以此为引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多方协商齐心办活动,笔走龙蛇获村民点赞
等待春联 " 出炉 " 的过程中,港头村村民曾锦星告诉记者," 往年是去市场里买春联,现在中大和广美的老师、学生进村写春联,大大方便了我们过年的准备。" 现在大家的生活已经很好,他希望像这样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活动越来越多。
据港头村党总支部书记曾赞明介绍,村委与共同缔造工作坊等单位策划本次写挥春活动,一是村内一直大力支持传统文化活动,且村内的老人与儿童较多,对过年、年味有着浓厚的情节和更深的希冀,写挥春能营造出年味十足的过年氛围。二是希望为村民、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交流机会,让写挥春成为双方互动的桥梁。
记者了解到,在活动筹备阶段,村民已有积极的反馈。当村里的党员把高校师生进村写春联送福字的消息在微信群众传播时,村民便热情高涨,表示大力支持。在活动中,现场火热的氛围吸引不少村民下场挥毫,主动与高校师生一同写福字;借助写挥春这一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高校师生也体验到港头村独特的乡村文化氛围。
本次活动中,广美书法、国画、视觉传达等专业的研究生发挥所学,为村民写挥春;中大师生们则准备了丰富的对联库与趣味虎年福字,为村民送祝福。广州美术学院闻科伟老师表示,乡村振兴也是文化振兴,民俗文化离不开年俗主题;而村民挥笔写下福字,也写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吴昕晖老师表示,在南方小年,借着迎新春的契机,师生与村民融入挥春活动,共赏共乐,践行了多方协商、" 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 的共同缔造理念。
多方参与谋振兴,共同缔造为乡村赋能
记者了解到,村民笔下 " 福 " 字蕴含的美好期望正一步步实现。港头村坐北向南,东南西三面有水环绕,有 " 三水朝北,四水归源 " 之美誉,拥有珠江三角洲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是 " 中国传统村落 ",被称为 " 露天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还被广州市政府从 234 条市级美丽乡村中遴选成为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对象。吴昕晖老师介绍,港头村的合作企业省属国企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于 2019 年进驻港头村,依托 " 广东美丽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 撬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港头村环境优美、村居整洁、城郊毗邻、文化底蕴浓厚等优势,打造港头村成为集 " 教育言学 " 与 " 农业产业 " 为一体的乡村创意田园综合体。项目旨在将港头村打造为 " 岭南国际建筑师公社 ",邀请到青山周平、王维仁等建筑设计大师为港头村的古建筑重新设计,在维持原有古建风格的同时注入现代艺术元素。通过深度挖掘岭南文化特色,以现代设计品读、乡土文化创意、郊野体验度假、宜居岭南家园相结合为特色,体现岭南乡村新风貌,为各方游客提供 " 古村历史 + 精品酒店 + 文化体验 + 观光采摘 + 休闲饮食 " 等一条龙的多元化乡村体验。
目前,项目已开展祠堂的升级改造。曾赞明透露,在保留建筑古色古香特征的同时,适当增加现代元素,增设诗画等具有文化特色的作品,让祠堂保留原有外观,但游客进入会发现别有洞天,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反差感,时空交错感。在村内数十亩的荔枝园里,则建设露营地,搭建烧烤、咖啡制作等设备,并在村内部分河流上探索皮艇项目,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港头村美景的魅力。
与项目建设推进相呼应的是,本次写挥春活动上,闻科伟老师表示,广美师生日后也将发挥专业优势,在港头村项目品牌包装、视效优化、文化挖掘等方面添砖加瓦。与此同时,共同缔造工作坊成员还宣传了年后将在村内开展的 " 美丽四小园 " 房前屋后改造活动,希望引导村民参加美好家园建设,做力所能及的微空间改造,并通过亲身参与乡村建设重焕村民的主体性。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思陶 摄影:新快报记者林里
通讯员吴昕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