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1-28
深晚报道 | 光明应急:固本强基,守正创新,打造城市公共安全“光明样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圳应急管理《坚守》专栏

—光明篇—

光明区 2018 年成立,作为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始终围绕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坚持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按照 "123456" 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应急管理和消防各项工作落实上持续发力,不断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推动全区安全形势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十三五期间,光明区实现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累计下降 59%,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计下降 75.5%;工业建筑业增加值亿元死亡率下降 73.18%。被省安委会、省应急管理厅评为 "2018-2020 年度广东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 "。

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光明区应急系统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作为疫情防控组和境外专班的牵头单位之一,承担疫情防控督导指导、统筹协调、人员转运、口岸驻点、复工复产、物资保障、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工作,20 多名业务骨干下沉到规上企业指导做好复产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40 多名干部职工投身于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安全高效组织转运入境人员 3.5 万余人,实现本地交叉感染事件和转运交通伤亡事故两个零发生;50 多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一线检查、物资保障、自愿捐款、本地疫情应对处置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获评 " 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 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 等荣誉称号。

2021 年光明区实现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伤亡事故、火灾死亡事故 " 三个零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道路交通死亡人数 " 三下降 ",安全形势稳中有进。

着眼于 " 实 "

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系统化健全机制

率先构建 "1+6+N+6+1" 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即 1 个区安委会,6 个涵盖消防、交通、建筑、燃气、工矿商贸、校园安全等领域的专业委员会,N 为 31 个职能部门,6 个街道安委会,1 个技术支持机构市城安院,构建 " 纵向穿透、横向协同、深度融合、全网覆盖 " 的工作新格局。

问题导向压实责任

区领导推动解决重难点问题 69 项,带队开展安全检查 81 次,层层压实领导责任。落实 " 五个一 " 责任清单,压实部门监管责任。1.8 万余家企业负责人签署承诺书并公示,1 万余名三防责任人全公开,压实主体责任。

创新执法方式,优化营商环境

每年投入 70% 以上安全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 " 菜单式 " 安全服务;建立首个区级 "15+6" 联合执法(巡查)平台,减少执法(巡查)2799 次,荣获 " 营商环境提案办理先进单位 "。率先探索远程视频执法,建平台、配队伍,提升执法效率、减少权力寻租空间。

致力于 " 准 "

实现重点领域精准管理

健全风险隐患全闭环监管机制

持续开展 "1+6+N" 风险评估,梳理出风险单位 4219 家(重大风险 1 家,较大风险 3 家,一般风险 60 家,低风险 4155 家),形成 " 一风险、一张图、一对策 ",实现 " 评估分级 - 巡查执法 - 事故倒查 " 隐患闭环管理。

抓实道路交通安全整治

针对辖区道路交通事故 70% 涉及电动车、50% 涉及重点车辆的特点,我们把电动车和重点车辆作为今年道路交通安全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强力推进 " 机非分离 "。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在道路建设初期超前规划,对所有新建道路 100% 实施机非分离,对 63 条建成道路实行非机动车道硬隔离,目前辖区 9 条主干道和 54 条次干道已全部机非分离(共 81 公里),从保障路权上提升电动车本质安全,涉电动车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同比下降 11.67%、30%。

二是强化重点车辆专项整治。全区 2198 辆大型货车视频监控设备全安装;实现 57 座以上大巴、营转非大巴全部清零;涉重点车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 41%、33%。持续开展猎虎、泥头车等专项整治,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47 万宗。全年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27%、31%。

抓细消防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厘清职责。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消防工作,明确消防大队负责消防重点单位,公安负责五类特殊场所(旅馆业、印刷业、开锁业、废旧收购业、机动车修理业、歌舞娱乐、美容美发、洗浴按摩),街道负责出租屋、三小场所,街道专门成立消防所负责工业企业消防安全,实现消防监管全覆盖。

二是夯实基础。全面推行火灾高风险整治,6 个街道中已有 5 个整治完成(剩余 1 个今年完成)。建成 5 个一级、31 个小型、440 个微型消防站,实现 5 分钟消防救援圈。

三是加大投入。区级投入 1.09 亿为 31 个社区消防场站购置消防设备,充实 229 名消巡员到街道消安办。连续三年实现火灾亡人事故零发生。

守牢工矿商贸领域安全基本盘

一是推动产业空间释放,源头化解安全风险。大力推进 " 两个一千万 " 工程(新建改造和存量纳管产业保障房总量均超 1000 万平方米),拆除违建 526 万平方米,更新整备土地 346 公顷,源头化解安全风险。

二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企业安全发展。瞄准 "3+1" 产业体系调结构,完成园区工业企业 " 小升规 "205 家;开展工业园区供电升级改造 248 个,清退散乱污危企业 3000 余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率达 55%。

三是统一规范检查标准,实现 " 一把尺子量到底 "。针对珠三角地区电子产业集中的特点,梳理出危化品(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锂电池、涂层烘干、高温熔融、洁净车间)等 7 个易群死群伤的高危领域,以及触电、机械伤害、高坠等 3 个高频领域,提出 " 守底线、防高频 " 工作思路,持续开展 "7+3" 专项整治,实现企业自查、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 " 三标准统一 "。7 个高危领域企业连续三年零亡人,经验做法被全市推广,受到应急部和省厅肯定。

抓好燃气安全管控

一是理顺机制。率先成立区燃安委,统筹全区燃气安全工作,明确 6 个街道城建办承担燃气安全管理职责,做到 " 上有统筹、下有抓手 "。

二是明确重点。针对 17.54 公里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线和 461 公里市政燃气管道,严格落实燃气安全 " 一张图、一张表、一锚定、一捆绑 "。针对 150 吨深燃液化石油储备站(全市两个Ⅲ级重大危险源单位之一)建立风险评估、定期检查、信息化监控等日常监管机制。

三是全面推进 " 煤改气 " 工程。建设燃气地下管道 450 公里、完成管道天然气改造 25.4 万户,气化率达 70%。

四是抓好使用端燃气安全。推动全区 6637 家餐饮场所燃气报警装置全安装,严格落实 " 逢送必检 ",入户安检 11 万户。实现燃气领域亡人事故、施工造成管道破坏事故零发生。

聚焦于 " 全 "

筑牢基层应急防灾防线

一是 " 高 " 标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完成海绵城市建设 7.66 平方公里,荣获 " 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 " 国字号招牌;整治河道 92 千米,积水点数量、复涝率同比下降 80%,防涝能力提升至 50 毫米;完成 411 处危险边坡全治理。

二是打通预警监测最 " 早 " 一公里。在重点河道、城中村安装 90 套预警喇叭,播报信息覆盖 500 米内群众。全年发送预警预报短信 220 万条,做到灾情预警信息 20 分钟全覆盖。

三是构建 " 快 " 速应急反应机制。建成 "1+38" 应急指挥部,完成区街社区三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成三级应急仓库 95 个并联网,实现全区应急资源 " 一图显示 "、指挥命令 " 一键下达 "。

四是加强 " 专 " 业应急救援能力。加强 1 个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 37 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开展 82 场综合应急演练和 292 场专项应急演练,提升实战救援能力。

下一步,光明区将牢记新时代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为统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以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不折不扣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相关标签

指导 深圳 gdp 捐款 应急管理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