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馅、调味,捏角、下锅 …… 热腾腾的饺子在锅里翻滚,香味在餐厅弥漫开来。琶洲欢聚大厦项目工人们围着小桌包着饺子,说笑间就已经装满几大盘。
这是 56 岁来自河南建设工人陈新合第一次留在广州过年。年二十七,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试验区欢聚大厦项目部的餐厅里,姜葱白切鸡、西芹百合炒腰果、清蒸鲈鱼 …… 随着一盘盘广州春节特色菜上桌,陈新合忍不住拿起手机拍下美食,发给了远方的亲人。
" 没想到春节留守在琶洲建设工地,也能尝到浓浓年味儿。" 陈新合说," 之前跟家人说今年不回家,他们担心我过得不热闹。今天看到这么多工友和美食,他们的心也放下了。"
除了照顾好留守工人 " 思乡的胃 ",项目组还为 29 名工人送上了 " 暖心大礼包 ",包括发放和赠送年货大礼包、小家电礼品、岗位关爱补贴,还将以抽奖形式向工人赠送购物卡,以最实际的方式,给予留穗的建设者们最贴心的关怀。
" 新一代建设者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 年饭前,海珠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住建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总工会和区文联等多个单位在琶洲试验区欢聚大厦项目部联合举办 " 广州过年 欢聚海珠 " 关爱慰问琶洲建设者活动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用歌舞、书画和趣味节目等形式向琶洲建设者送上慰问和祝福。建设者们对海珠区赠送的 " 文化大礼包 " 爱不释手," 展示海珠风景的邮册、明信片和宣传册都很精致,我会寄回家让亲友们看看我工作的海珠区有多美,还有那‘海珠发布’ IP 形象公仔,孩子肯定会喜欢!" 现场一位建设者告诉记者。
在《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歌声中,在场的建设者们情不自禁的与来自广州歌剧学会的歌手一起高声欢唱,现场的气氛瞬间到达了顶点。" 看着琶洲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正是祖国繁荣昌盛的见证。作为琶洲建设的一份子,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来自陕西的中建五局三公司工人寇自友,今年在广州过年,活动现场热闹的气氛不禁让他拿起手机和远家乡的亲人连线视频。" 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友,不仅看了文艺表演,参加趣味抽奖,还有书法家书写的春联送给我们,大家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年饭后一起赏江景,别有一番风味!" 寇自友坦言," 今天海珠区用心用情为我们举办文艺表演,尤其是街舞表演《主舞新春》律动感十足,让我感受到琶洲的现代气息和活力,过年期间我会在周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海珠的传统与时尚。"
海珠区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亦是岭南画派的发祥地、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在慰问活动中,来自海珠区文联的两位书法家现场为琶洲建设者写下 " 福 " 字和对联,浓浓的墨香让工人们情不自禁地也拿起笔自己书写,一个个祥和的 " 福 " 字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也为高楼林立的琶洲试验区工地增添了浓浓文化气息。
欢聚大厦项目总经理曾勇告诉记者,他们提前对工人进行留穗过节意愿进行摸查,有不少留穗工人表示想跟老乡小聚、游览海珠湿地、小蛮腰等海珠地标。为此,将组织留穗工人们前往广州塔、海心桥、琶醍等地游览打卡,感受海珠区的独特美景、多样文化、特色美食,让大家过一个别样的 " 文旅年 "。
对于过年 " 留岗 " 的劳动者,海珠区在关怀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他们向各行业一线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上 3000 多份新春礼包,并先后发动各类企业和群体筹集资金 200 多万元,向困难职工、劳动模范等群体和节日期间坚守环卫保洁、防控一线的工人送上节日慰问。
春节期间,琶洲试验区正在开发建设的 28 个项目虽然全部停工,但仍有 600 余名工人在工地值守,为确保春节假期建筑工地和工人的安全,节前海珠区住建部门组织开展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督导检查和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指导和督促相关企业落实每周 1 次核酸检测,储备适量防疫物资,做好定期消杀。
据悉,2021 年,琶洲试验区营收 3668.52 亿元、企业数量超 3.2 万家,分别增长 23% 和 13.5%。2022 年,海珠区力争推动琶洲 2 个项目投产运营、9 个项目竣工验收。为确保年后顺利复工复产,区住建局将简化复工审批流程,通过全市建设领域信息平台 " 招工 " 服务模块,帮助企业和工人实现人岗信息精准对接,为建筑从业人员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服务,把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关爱落到实处,让建设者切实感受到 " 海珠是我家,温馨又暖心 ",为推动琶洲试验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文 / 图: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通讯员 海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