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31 日凌晨,远处的天门山银装素裹,张家界寂静无声的黑夜里突然惊起一声爆竹,城市与乡村的灯火听见这声信号,纷纷清醒过来。
除夕对中国人来说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绝大多数的年夜饭都在中午或者傍晚亮相,而许多张家界土家人的年夜饭却不是年夜饭,而是年 " 早 " 饭。
张家界黄女士家的腊味年 " 早 " 饭
张家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活在这里最多的少数民族就是土家族,土家族人过年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而 " 过赶年 " 就是其中一个。坊间对于为什么要 " 过赶年 " 有两种说法:一是明朝嘉靖年间,朝廷抗击倭寇屡战屡败,于是便向湘西征兵,可是当军令传达到湘西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为了尽快赶往前线保家卫国,将士们都决定提前吃年夜饭过年,后来湘军大获全胜,为了纪念先祖,人们将 " 过赶年 " 的传统沿袭至今;二是从前湘西土匪横行,总是在除夕时下山搜刮财物,人们为了躲避土匪,选择在凌晨吃年夜饭,吃完后紧闭门户,躲避灾祸。
腊月三十,人们通常在凌晨三点起床,准备一年中最具有仪式感的一顿饭,为了办好年夜饭,家家户户几乎都会提前做准备,腊肉、香肠、炖腊猪蹄、腊鱼、血豆腐、猪头肉 ...... 一道道特色美食都是每年的固定 " 嘉宾 "。
猪头肉是张家界人年夜饭的必备菜品
今年 49 岁的汤先生回忆起小时候过年:那时凌晨一过,他便和伙伴兄弟们集合,拿上新买的 " 炸爆头 ",用串串鞭炮声迎接新年,这一天半夜不睡觉疯玩,也不用担心被责怪。这时家长便慢慢开始收拾起年夜饭,大约凌晨四点,年夜饭开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与窗外的晨曦一同迎接新年。
现在,很多人没有了通宵不睡的热情,选择早起做饭。一些父母长辈不忍心打扰正在熟睡中的孩子,会在凌晨蹑手蹑脚地起床,把所有饭菜准备好后,才将孩子叫醒洗漱吃饭。因此在很多张家界 90 后的童年记忆中,年夜饭总是在睡眼惺忪中慢慢品尝的,电视里的早间新闻一定会播报湘西 " 赶早年 " 的新闻,年年如此,孩子们也在一顿顿年夜饭中慢慢长大了。
一家人举杯庆贺新春
赶早年有一个规矩,一定要在天完全变亮之前把年夜饭吃完,年夜饭越吃天越明,象征着日子也越过越光明。问起对 " 过赶年 " 的看法,正在读高二的小羽说:" 这是一年中唯一一次不痛苦的早起,因为觉得还是很有仪式感的,是一种和平常完全不同的体验!"
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便捷,不可避免地让年味越来越淡薄。而张家界土家人 " 过赶年 " 的仪式仿佛是一年响一次的闹钟,提醒着人们不忘故乡,毋失本心,家乡的年味一直都在。
潇湘晨报记者 汤文莉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 小时报料热线 0731-85571188。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