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还有 2 天,有关话题热度水涨船高,张艺谋如何践行 " 简约、安全、精彩 " 的理念;如何呈现创意构思的完整表达,文化、创意与科技将以怎样的方式对话融合,让人充满好奇和期待。
值此之际,深晚记者梳理冬奥会历史上令人经典的开、闭幕式,探究那些背后的故事,和故事背后所呈现出的民族性格、文化密码。
第 23 届冬奥会
时间:2018 年 2 月 9 日 -25 日
地点:韩国平昌
" 和平 " 是奥运精神的永恒主题,也是平昌冬奥会开幕式的最大亮点——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伊始,自 " 和平之钟 " 敲响,韩国各地的寺庙都会同步响起钟声,祈祷和平。
入场环节,朝韩代表团最后一个压轴上场,韩国四人雪车选手元允宗和韩朝女子冰球队朝鲜籍选手黄忠琴共举 " 朝鲜半岛旗 ",率领韩朝运动员方队入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代表团挥手示意,巴赫曾表示这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性时刻。
韩国和朝鲜过去先后于 2000 年的悉尼奥运会,2004 年雅典奥运会,2006 年都灵冬奥会和 2007 年长春亚冬会开幕式上实现携手入场,因此 2018 平昌冬奥会,是两国在 18 年来第 5 次 " 合体 "。
在 2 小时的开幕式里,《阿里郎》至少出现了两次。韩朝共同入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也唯有《阿里郎》能够精确表达人们的情绪,因为严格来说,这首歌不是韩朝任何一方单独拥有的,它属于朝鲜民族。
闭幕式上,《北京 8 分钟》惊艳亮相,多种最新前沿高新科技助其呈现出最好效果,美丽画面震憾全场。
第 22 届冬奥会
时间:2014 年 2 月 7 日至 23 日
地点:俄罗斯联邦索契
首次举办冬奥会的俄罗斯人,用他们独有的热情,为世界观众奉献了一场欧洲冰雪奇缘。在开幕式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画面,当属 " 奥运五环 " 变 " 奥运四环 "。
在雪绒花绽放阶段,有一片 " 雪花 " 并没有按计划变成一个环,这导致五环标志最终变成了 " 四环加一片雪花 "。其实在脚本中,五片雪花慢慢汇聚到一起,蕾丝般的花纹变为环形,最后组成巨大的五环。
在一片吐槽声中,央视在直播过程中,解说员却巧妙地为索契冬奥会打了圆场:" 在音乐声中,雪绒花在悄然变化,从花心慢慢扩张,边缘逐渐平滑,这就是奥运五环。也许现场这一瞬间稍有不完美,那是告诉你,这朵雪绒花代表的就是冬奥会。"
尽管出现是失误,但现场表演的芭蕾舞演员及俄罗斯雄壮的音乐还是带领观众走进了俄罗斯壮阔的历史。在开幕式中,最引人注目的场景是来自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宫廷舞会。
在索契冬奥会的闭幕式表演中,俄罗斯人用独特的幽默回应 " 五环变四环 " 的尴尬——数百名演员如同发光的鱼在海洋中游动,队形逐渐变化成 " 四环加一花 " 形状," 复现 " 了开幕式上的小 " 乌龙 "。随后,没有绽开的那朵花慢慢舒展,组成一个完美的五环。
俄罗斯人用一段自嘲让开幕式 " 五环变四环 " 成为了 " 美丽的意外 ",以及永恒的经典。
第21届冬奥会
时间:2010年2月12日至28日
地点:加拿大温哥华
枫叶是加拿大的象征。温哥华地处太平洋沿岸,面朝大海,背倚雪山。2010 年冬奥会开幕式就在这样的场景下进行。加拿大又是因纽特、印第安人、休伦人和易洛魁人等原住民的聚居地,开幕式上他们以数千年前祖先留下的隆重礼仪入场,透着原始与狂野,非常震撼人心。
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的大型表演拉开了大幕。时而漫天飘雪,时而电闪雷鸣,时而冰火交融,时而枫叶满地 …… 表演既反映了加拿大原住民的历史和风情,也体现了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特点。
开幕式表演结束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沉痛宣布,就在开幕式举行前几小时,格鲁吉亚雪橇选手库马里塔什威利在训练中摔出赛道不治身亡。为表示对库马里塔什威利的哀悼,刚刚在场内升起的加拿大国旗和奥林匹克五环旗降半旗,全场观众默哀一分钟。
此外,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是奥运史上首个在室内举办的开幕式。
第20届冬奥会
时间:2006年2月10日至26日
地点:意大利都灵
2006 年都灵冬奥会开幕式,文艺复兴是主要元素——
意大利人用但丁的名著《神曲》选段《尤利西斯的独白》拉开了名为《激情意大利》的文艺演出的序幕。著名画家提香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被放大为一个巨大贝壳造型矗立在舞台中央。意大利著名芭蕾舞演员罗伯特 · 博勒演绎的机器舞蹈将人类带入了十九世纪的未来主义时代。
开幕式上,一辆红色法拉利赛车的上场提醒着人们此次冬奥会的主办地都灵也是汽车之都,汽车是这个城市生命的象征,也是意大利创新文化的代表。
帕瓦罗蒂 2005 年在 70 岁生日宣布退休后,并没有完全告别舞台。他在都灵冬奥会开幕式上登台演唱了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第二年,他便与世长辞。
第19届冬奥会
时间:2002年2月8日至24日
地点:美国盐湖城
"911" 事件五个月后,盐湖城冬奥会开幕式在犹他州立大学赖斯 - 埃克尔斯体育场举行。
即使开幕式演出表演囊括了美国歌坛巨星、音乐家等,一片欢歌,也难以掩盖场外的紧张氛围。由于当时美国存在安全问题隐患,开幕式现场每隔几米就有真枪实弹的军人把守,天空中战斗机无间断巡守,平均每6名保安人员保护一名运动员,创造了冬奥会保安和投入的历史之最。
而在开幕式正式开始前,纽约警察代表演唱了《天佑美国》;开幕式刚一开始,8 位美国运动员和 8 位纽约警察和消防队员,将一面从废墟里抢救出来的美国国旗护送进会场。这一幕成为冬奥史上开幕式特有的内容。
第18届冬奥会
时间:1998年2月7日至22日
地点:日本长野
1998 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开幕式上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相扑运动员的亮相。
相扑在日本有 " 国技 " 之称,开幕式上相扑力士梳着发髻,赤裸上身,系着 50 厘米宽、7 米长的绢制 " 腰带 " 和绣有各种花纹、约重 10 公斤的围裙,按相扑等级高低列队鱼贯入场,在咚咚的鼓声中表演。72 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入场时,相扑力士穿着日本传统礼服和小学生一起任先导,分两路入场,突出了民族特色。
第17届冬奥会
时间:1994年2月17日至27日
地点:挪威利勒哈默尔
每当人们谈及 1994 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开幕式,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极为经典的点火仪式。
挪威滑雪运动员斯坦 · 格鲁身着白色滑雪服,从一百多米高的滑雪跳台上一跃而下,冲上赛场的高空,随后稳稳地落在场地内,将火炬带入了主会场。
跳台滑雪这项本身就具有超高难度和危险系数的运动能够和火炬的传递结合得如此巧妙也给这届冬奥会留下了一个难忘的记忆点。最后由挪威王子手持火炬跑上楼梯,点燃了奥运圣火。
第16届冬奥会
时间:1992年2月8日至23日
地点:法国阿尔贝维尔
法国将 1992 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开幕式打造成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这种感觉在空中芭蕾节目体现的最为明显。舞蹈演员绑在丝带上,绕着舞台中间的一根巨型柱子飞旋。这段节目被誉为史上最炫目的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之一。
第14届冬奥会
时间:1984年2月8日至19日
地点: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冬奥会开幕式上,出现了一段不断变换队形的表演——从奥林匹克五环到冬奥会会徽雪花,再到 " 夏蒙尼 -1924 萨拉热窝 -1984" 的图案。这图案标志着冬奥会距离首届已经走过了 60 年的历程。
这是冬奥会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办,由于南斯拉夫政府的重视,加上人民的支持,本届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南斯拉夫所作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 第 14 届萨拉热窝冬奥会,将作为过去 60 年来历届冬奥会中最好的一次载入冬奥会史册。" 但是没有人能预料到,几年后,这座美丽的城市会陷入战争的火海中。
第10届冬奥会
时间:1968年2月6日至18日
地点:法国格勒诺布尔
格勒诺布尔是法国东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远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驰名于世。
格勒诺布尔别出心裁,将 3 万朵色泽艳丽的红玫瑰,从直升飞机上撒向笼罩着节日气氛的运动场。天空满是徐徐飘落的鲜花,四周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阵阵清香。鲜红的花瓣散落在洁白的雪地上,显得鲜艳夺目。观众既像置身于繁华喧闹的城市,又似在幽雅恬静的田园,别有一番情趣。
玫瑰在格勒诺布尔有着特别的含义,该城的城徽即以 3 朵红玫瑰作为标志,象征着这里的工业、文化教育、旅游和冬季运动三大特色。
第1届冬奥会
时间:1924年 1月 25日至 2 月 4日
地点:法国夏蒙尼
1924 年,法国夏蒙尼市承办了当时被称为 " 冬季运动周 " 的运动会,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把其更名为第 1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开幕式前一星期,夏蒙尼当地风雨不停,冰场变成了水池,几乎使比赛延期。但突然一次冰冻,使大会得以顺利进行。1 月 25 日,夏蒙尼天空清朗,大会正式开幕。
开幕式的代表团入场仪式上,很多运动员为了脱颖而出,将运动装备(雪板、冰球棍等)扛在肩上参加入场式。根据当时的规定,运动员在入场仪式上必须身穿运动装备,滑雪板和冰球棍也是他们比赛装备的一部分。
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整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