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长春市民政系统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动服务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牢记新使命,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全力构建民政工作新格局。" 长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刘际阳表示,2021 年,长春市社会救助标准大幅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持续增强、社会事务管理创新发展、社会组织整顿成效显著、未成年人保护成绩突出、区划地名管理稳妥有序、基础设施建设质效并进,实现了 " 十四五 " 良好开局,向建党百年交上了满意答卷。
以党建聚合力、以改革促发展、以服务惠民生、扎实履行 " 三基 " 职责,2022 年,长春市民政局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主动践行 "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 工作理念,深入推进吉林省民政 "535" 发展部署,加快建成基本民生保障、养老服务供给、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社会服务、民政福利保障 " 五大体系 ",深入实施 " 十大工程 ",高效落实 " 十件民政实事 ",全力构建长春民政 "511" 工作格局,在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贡献民政力量。
长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刘际阳。
改革创新 民生保障有温度有力度
婚姻登记。
强化系统思维,注重统筹兼顾,长春市民政局强化 " 五抓 " 举措,全力在全省打先锋、站排头,在全国排前列、争上游。抓保障能力提升,长春城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 830 元和 630 元;抓养老服务升级," 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 " 落户长春;抓社区治理创新," 乡镇(街道)治理服务创新 " 经验做法,在全国民政厅(局)长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专题培训班上进行交流;抓社会事务改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和结婚登记 " 市内通办 " 两项省级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抓未保关爱落实,未保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散居孤儿和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在全国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培训班作典型经验交流。
"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求我们要自觉谋划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刘际阳说,2022 年,长春市民政局将准确把握民生民心政治定位,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树立严新细实工作作风,以改革创新争先赋能,推动民政工作量质齐升。
长春市民政局将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攻坚,深度推进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 " 五化 " 建设,在推进质效并进中增强长春民政高质量发展动力。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为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推进法治化,着力推动民政立法工作,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推进标准化,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衔接配套、功能完备的民政地方标准体系。推进社会化,充分利用民政部门主管社会组织、社区治理、慈善社工等业务优势,发挥 " 五社联动 " 作用,建立健全养老、地名、慈善社工等民政各领域专家库,吸引更多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助力民政、服务民政。推进信息化,大力推广 " 金民工程 " 应用,积极推进 " 智慧民政 " 建设步伐,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提升 " 互联网 + 民政服务 " 水平。推进专业化,建立健全民政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养老服务、孤残儿童护理、残障康复、殡葬等民政特色领域人才队伍专业技能,提升社工人才、社会组织人才、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素养,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融入大局服务大局 惠及民生福祉
" 长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城联动’是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的主要抓手和强力引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长春民政事业必须融入和服务这个大局,才能找准发展定位、激发发展活力,更好惠及民生福祉。" 刘际阳表示,要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吉林省 " 一主六双 " 战略和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紧紧围绕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立足长春市经济发展现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切实兜牢兜好民生底线。聚焦群众期盼,回应社会关切,在 " 一老一小 "、婚姻殡葬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领域提供更加精准便利的服务,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社区党建联盟开展清洁日活动。
紧紧围绕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全方位、全过程支撑保障 " 六城联动 ",全力服务长春市 " 三强市、三中心 " 部署,以政策体系构建和各类试点实施,积极推动养老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等相关产业发展。强化 " 建管培 " 三位一体,规范行业管理、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就业创业,规范社会组织发展。依法科学开展行政区划调整,为把长春建设成为常住人口超 1000 万、经济总量迈向万亿的特大型城市提供区划支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深化社区治理,巩固拓展 " 三长 " 联动机制,确保实现城乡全覆盖,为长春振兴创造稳定社会环境。
紧紧围绕全市政策体系。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政策取向,精准掌握各类政策工具,积极向党委、政府争取政策和资金,力争将更多民政工作纳入重点支持领域。要发挥项目中心作用,对民政 " 十四五 " 时期确定的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市康宁医院搬迁重建等重点项目,坚持专班推进,紧抓不放,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要抓好 " 银政 " 对接,积极利用专项债等方式,引入金融力量、社会资本为养老服务、康复辅具等产业发展提供新助力。
紧紧围绕全市疫情防控大局。全市民政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做好社区疫情防控指导、加强养老服务等场所日常防疫管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序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
实施民政 " 十大工程 " 体现民政担当
2022 年,长春市民政局将重点围绕长春市 " 民生改善工程 ",持续深入地实施民政 " 十大工程 ",打造工作亮点,持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持续深入实施 " 社会救助保障工程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基本生活救助,提高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强化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衔接。
持续深入实施 " 养老服务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养老政策体系,夯实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推进市级福彩公益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
" 三长 " 为居民群众送物资。
持续深入实施 " 社区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健全基层民主自治工作格局,完善 " 三长 " 联动机制,完善社区(村)民主协商制度,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抓好典型社区和队伍建设,深化农村社区治理创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
持续深入实施 " 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工程 "。从注重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能力提升、作用发挥转型,加强社会组织扶持培育,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
持续深入实施 " 专项社会事务规范工程 "。深化殡葬改革,打造长春 " 清明文化周 " 等清明文化品牌,开展 " 寒冬送温暖 "" 夏季送清凉 " 专项救助行动,开展好婚姻登记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大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核查力度,开展好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试点。
持续深入实施 " 区划地名管理规范工程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科学优化行政区划体系,加强地名法治化建设,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和利用,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水平,严肃行政区划工作纪律。
持续深入实施 " 未成年人保护能力提升工程 "。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持续提高特殊儿童群体保障水平,织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网,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争创活动,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创新转型。
持续深入实施 " 慈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慈善应急机制,加强慈善事业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的衔接,鼓励支持慈善组织发展,加强福利彩票发行销售管理,实现福利彩票销售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持续深入实施 " 社工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社工机构、社会工作人才及志愿者队伍规范化建设,构建 " 面向基层、改善民生、服务社会 " 的长春民政社工工作新模式,推动民生服务更加精细化。
持续深入实施 " 智慧民政提升工程 "。以 " 智慧民政 " 为依托,促进民政大数据应用,推进金民工程等各类民政业务系统落地使用,以优化 " 互联网 + 民政服务 ",让群众真切感受民政服务 " 新体验 "。
增进民生福祉、夯实保障基石,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生动展现," 全方位、全过程支撑保障‘六城联动’ " 是长春市民政局的庄严承诺," 在长春奋力开创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局面中贡献民政力量 " 是长春市民政局的落实行动。新征程上,长春市民政局将全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