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2-04
“虫爸虫妈”如何打造“虫虫特工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华社贵阳 2 月 4 日电(记者刘智强)在贵州省农科院的实验室里,一些科研工作者化身 " 虫爸虫妈 ",通过培育、饲养害虫天敌来帮助农民防治农作物虫害。他们不仅要为这些虫虫提供温暖舒适的栖居环境、精心呵护,还要培养害虫作为食物,把虫虫们喂得饱饱的,让它们有力气繁殖更多的后代。

贵州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研究员张昌容从事 " 以虫治虫 " 研究多年,是一名资深 " 虫爸 "。他告诉记者,他们团队目前打造的 " 虫虫特工队 " 主要有三类成员:小花蝽、螳螂和瓢虫。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昆虫,却在农作物虫害防治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张昌容说,一方面,有的害虫较为顽固,比如介壳虫表皮有一层蜡质,使用农药很难杀死;另一方面,农作物上的害虫本身就有天敌来吃它。通常情况下农民选择使用农药防治,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使用农药时也会杀死有益的害虫天敌。

张昌容团队培育并投放田间的螳螂正在捕食害虫。(受访者供图)

" 以虫治虫 " 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虫害防治方式。贵州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科研助理冉乾军已在养虫楼坚守 2 年多,他每天穿梭在各个饲养室间,忙着照看虫虫。

" 养虫子就像养宠物,其实非常有趣,时间长了也会养出感情,一旦虫子出现数量减少的情况,还会很着急。" 作为 " 虫爸 ",冉乾军每天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培育 " 食物 ",比如养蛾子和蚜虫来饲喂小花蝽和瓢虫,养果蝇来饲喂螳螂。

" 虫爸虫妈 " 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这些虫虫茁壮成长、帮助农民铲除害虫。在贵州省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上百亩猕猴桃果园在投放螳螂和小花蝽之后,已经 4 年多没有再使用过农药,猕猴桃品质不断提升,如今妥妥地成了 " 有机食品 "。当地果农邓红星也随即成为 " 虫爸 ",他想方设法养护好果园里的螳螂和小花蝽,协助果园创造更多的价值。

张昌容告诉记者,小花蝽是他所在科研团队研究最多的一种害虫天敌,虽个体不大,但在农作物上广泛分布。小花蝽的刺吸式口器可直接刺入蓟马、蚜虫等害虫的体内吸食体液,从而杀死害虫。张昌容说,小花蝽可直接投放田间治理虫害,这属于增强型生物防治。除此之外,张昌容还研究出一种保育型生物防治技术,即 " 蚕豆—豆蚜—小花蝽 " 储蓄植物系统。

张昌容(右)和冉乾军(左)正在观察培育的瓢虫。新华社记者 刘智强 摄

张昌容说,我国西南山区素有在田边种植蚕豆的传统,而豆蚜则专门寄生于蚕豆等豆科植物,小花蝽又喜欢捕食蚜虫。近几年,张昌容通过大量实验最终构建起这一开放式天敌饲养系统。他告诉记者,在田间投放构建好的 " 蚕豆—豆蚜—小花蝽 " 系统,不仅可以向田间不断输出成熟的小花蝽,一旦害虫被消灭后,小花蝽也能维持稳定的种群数量,以防农作物再次遭受害虫侵扰。

近几年," 蚕豆—豆蚜—小花蝽 " 系统在贵州已广泛用于防控茶叶、猕猴桃、蓝莓、辣椒、葡萄等多种作物上的害虫,并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张昌容说,根据粗略统计,截至 2021 年底," 蚕豆—豆蚜—小花蝽 " 储蓄植物系统在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累计应用面积超过 360 万亩次,初步估算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63 吨左右,节本增收近 3 亿元。

" 打造‘虫虫特工队’是未来虫害防治的大趋势。" 在张昌容看来,对于如何培养出防治效果好且精准的 " 虫虫 ",还需不断研究探索。他说,新的一年," 虫爸虫妈 " 会更加努力,培育更多更好更强的 " 虫虫特工队 ",为生产高质量农产品和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