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姜文英展示苗族剪纸技艺。吴昌连 摄
2 月 4 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 " 立春 ",苗族剪纸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姜文英戴着眼镜,手持剪刀在一叠红纸上灵活翻转,花草、鸟兽等图案便跃然纸上,方寸间,尽显非遗技艺魅力。
苗族剪纸俗称 " 苗族花纸 "" 剪花 ",其纹样以动物、花卉和人物为主,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多作为贵州省剑河县苗族刺绣底样和蓝本。
" 剪纸是祖上传下来的,那时的规矩是传女不传男,我的姥姥和母亲都熟练这门手艺。" 与剪纸为伴 30 余载的姜文英说,2017 年曾受邀请赴台湾推广苗族剪纸。
姜文英创作的 " 幸福虎 " 剪纸作品。 吴昌连 摄
为迎接虎年新春,姜文英很早就萌生了将虎元素和苗族剪纸艺术相融合,创作一系列虎年贺岁主题剪纸作品的想法。经姜文英千百次的剪磨后,一幅幅喜庆祥和、灵动可爱的虎形剪纸跃然呈现,尽显传统文化魅力,烘托出浓浓年味儿。
" 作品分别叫‘吉祥虎’‘鸡尾虎’,萦绕在虎图腾周围的蝴蝶是当下我们幸福生活的谐音,这个圆则代表着各民族团结一心。" 姜文英一边指着手中的苗族剪纸一边高兴地介绍着。
剑河苗族剪纸、苗绣等技艺源远流长,匠人们在一描一剪、一针一线中,凭着从祖辈传习下来的技艺连通古今,可比做记录苗族历史和当地民众生活风俗习惯的 " 无字史诗 "。
图为苗族服饰上的虎元素。 吴玲 摄
" 苗族剪纸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我要将这份事业继续传承下去,带动更多的苗族姐妹们致富增收。" 姜文英笑着说,经过绣娘巧手加工后,苗族剪纸在苗绣中得到了丰富和延伸。
姜文英还成立了剑河县苗族剪纸艺术苑,与 40 余名绣娘联手创业,目前带动当地 200 多人就业,产品已卖到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地。
" 订单一来,我先剪出花纹样板,然后交给绣娘依样刺绣。" 姜文英说,除苗族剪纸外,虎形图腾经常被融入苗族孩童服饰刺绣创作中,取意虎威震四方,护佑孩童平安康健。
苗族服饰上的虎图样。 吴昌连 摄
除接订单外,姜文英和绣娘们也会把产品放到集市上去卖,甚至拿去参加各种展览活动," 最大的心愿是能带动更多农村绣娘,将她们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谈及未来,姜文英希望依托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剪纸传习所,让苗族剪纸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在绣娘们精湛技艺加持下,锦绣事业如虎添翼,用一双巧手绣出幸福生活。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周欢 / 编审 邓文盈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