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报讯 宋海琴 全媒体记者杨高辉摄影报道:
发红包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除了一个个寓意着祝福的红包,红包雨、口令红包、拼手气红包、拜年随机红包等互联网红包的出现,发红包成为大家新年互动的方式之一,让年味更浓。
" 转账 5200 元,老婆,新年快乐!"2 月 1 日是中国农历壬寅虎年正月初一,罗云收到了还在医院值班的丈夫发来的手机红包。" 结婚三年,老公还把我当个孩子发压岁钱。" 罗云笑着说。
这也是罗云第三个没能回娘家过年的春节,但她给父母的新春祝福一次都没有少。" 转了一万元,孝敬爸妈,给爸妈拜年。" 于她而言,心意和祝福都在这个拜年红包里,这弥补了她不能回家团圆的 " 遗憾 "。屏幕那头的笑颜,是她这个春节最幸福的账单之一。
留在北京 " 就地过年 " 的史磊告诉记者,他大年初一收到了公司人事部门发来的 " 留岗红包 "800 元,这让他感到十分温暖。趁着春节长假,他把北京好好 " 逛 " 了个遍。" 即便身在他乡,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红包似乎是一条 " 感情纽带 ",在某种程度上也温暖了彼此。如果赋予春节的使命是团圆,那么红包便是祝福的信使。无论红包金额多少,对于一些不能回家过年的人们来说,春节红包让他们的牵挂与思念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陈远路
值班编委:傅爱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