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2-02-06
张艺谋:开幕式点火曾有个更大胆的方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 月 5 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接受新京报等媒体的专访,谈到了冬奥会开幕式 " 点火 " 方案背后的故事。张艺谋在回应网友评价他 " 最懂中国人的浪漫 " 时表示,中国人的美讲究意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许多人没有想到,我们不点火,这是从我们的文化中生生不息地生发出来的。

▲ 2 月 5 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谈 " 点火 " 方案

用火炬台和点火方式体现中国的文化价值观

记者:冬奥会开幕式还有别的方案吗?

张艺谋:还有一个方案更大胆,叫无火方案。我看奥林匹亚每一次采火方式都是用光来采,用太阳光聚焦来采。我想,我们需要回到初心,把火还给光,还给太阳。当时的创意是一束光,把这一束光还给太阳。

这个创意其实更大胆,当时这两个创意都报给了冬奥组委。冬奥组委的领导非常肯定这两个方案,最后跟我们讨论,他们觉得光的立意非常好,但他们又害怕伤害我们的创作热情,说 " 我们还是需要火,我们还是保留火吧 "。

记者:冬奥会开幕式的 " 点火 " 方式要传递给世界什么?

张艺谋:其实很有趣,我跟媒体说过的,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国家的发展,我们人民新时代新的精神,就是要凝聚在设计理念上。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要给全世界一个新的理念,去体现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体现我们的生命观、文化观,体现我们的低碳环保,绿色的理念。

其实所有的理念会凝聚在火炬台和点火的方式上,而火炬台和点火方式是在历届奥运会当中,被关注最多,也会留存到历史当中的。所有的文艺表演最后可能都会淡化掉,火炬台和点火方式将会载入史册,在这样一个节点上,用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是中国人的一个创新。

记者:火炬的点燃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2008 年奥运会和今年冬奥会,是不是都要突出这种理念?

张艺谋:从 2008 年到今天,两次奥运,这是一个发展和传承,是一种延续。2008 年是大家百年圆梦,有浑身的劲,有说不完的话。想表达的太多了,第一次有这样的展示机会。

这一次的简约,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意味。

回应网友评价 " 最懂中国人的浪漫 "

" 火炬激发出了大家的浪漫 "

记者:有网友评价说张艺谋导演太懂中国人的浪漫了,你觉得怎么理解中国人的浪漫?

张艺谋:我觉得网友说得很好,也不是我懂,而是所有中国人都懂。我们怎么形容浪漫呢?中国人是非常讲意境的。我们说含蓄、内敛,其实主要还是意境。我们的浪漫具有深远的意境,诗情画意。中国人讲意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从我们的文化当中生生不息生发出来的浪漫,这是中国人浪漫最独特的地方。

▲最后一棒火炬留在雪花中心组成主火炬。图 /IC photo

要如何体现这种浪漫?我其实还很忐忑,在想我们呈现的这些浪漫,是不是中国人喜欢的。目前看起来观众都挺喜欢。我们所有的文化,五千年文化的沉淀生发出来,长在我们身上的浪漫,就是如此富有诗意。

尤其是我们的主火炬,许多人都没有想到我们会不点火。另外,我们让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小雪花簇拥五环。我也上网看网友对于火炬有很多自己的高见,其实这也是激发出了大家的浪漫。没想到,其实中国人比我想的还浪漫。

谈冬残奥会火炬方案

残奥会创新设计将展现与残疾人同行的包容、爱、温暖

记者:可以提前透露一下冬残奥会方面还有什么新的创意?

张艺谋:也不能透露太多。中国有八千万残疾人,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残奥会有独特的理念,要借残奥会表现出这种自强不息,与残疾人同行的包容、爱、温暖,围绕这些做出好的设计和表现。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张艺谋 总导演 中国人 冬奥会 文化自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