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
关于爱与梦想的动人故事
2 月 4 日晚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开幕式上
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
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
献唱《奥林匹克颂》
不少网友称他们为
" 虎头虎脑可可爱爱合唱团 "
这支合唱团名叫
" 马兰花合唱团 "
来自太行山深处的
河北阜平马兰村
冬奥开幕式
为何会选择这些 " 山里娃 "?
这一切离不开一位老人
18 年来的付出
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社驻地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地
这位老人叫邓小岚
是邓拓的女儿
她和马兰村的故事
要从七十多年前说起
马兰村
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
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社旧址所在地
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
抗日战争时期
社长邓拓在这里与报社工作人员
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
1943 年底
日寇对太行山区进行了 " 大扫荡 "
在马兰村制造了 " 马兰惨案 "
日军冲进马兰村时
逼问乡亲们报社人员和印刷机的下落
19 名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惨遭杀害
邓拓妻子丁一岚
在一次突围后生下邓小岚
邓小岚出生后
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
整整 3 年
干爹、干娘的悉心照顾
为炮火中出生的邓小岚留下难忘的童年
直到 1946 年
邓小岚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当年
《晋察冀日报》社
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
辗转于马兰村所在的太行山区
坚持每天出报
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
(这是邓小岚和马兰小乐队成员在国家大剧院前的合影(2008 年 10 月 4 日摄)。新华社发)
多年后
母亲丁一岚送给邓小岚一枚图章
上面刻有 " 马兰后人 "4 个字
父亲邓拓在《燕山夜话》专栏发表文章时
署名 " 马南邨 ",谐音 " 马兰村 "
亦是对当年在马兰村生活和战斗的怀念
" 缘于个人身世、父辈情结
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我一直把马兰村视为‘第二故乡’。"
邓小岚说
(邓小岚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义务支教(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父母到北京生活后
邓小岚仍对这片土地念念不忘
2003 年清明节
退休后的邓小岚和《晋察冀日报》社的老人们
一起来到马兰村给烈士扫墓
看到这个小山村依然是破旧的村舍
路上
邓小岚碰巧遇见了
一群在扫墓的孩子
但她发现
马兰村的小孩连一首歌都不会唱
邓小岚定下了
扎根马兰的决心
" 我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事
当年马兰村的乡亲们为了报社
献出了 19 个鲜活的生命啊!"
用音乐播撒美的种子
马兰歌声 " 唱 " 进冬奥," 唱 " 向世界
邓小岚说
马兰村的孩子们
没体会过音乐的乐趣
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
(邓小岚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2015 年 8 月 8 日摄)。新华社发)
邓小岚刚开始到
马兰小学教音乐课时
简陋的学校只有 4 间危房
为了建音乐教室
她不仅拿出自己的退休金
而且动员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捐钱
共凑了 4 万块钱
在村里盖了 7 间校舍
后来
邓小岚又四处 " 化缘 "
将亲友家闲置的乐器要过来
并寻求相关部门支持帮助
陆续置办了
架子鼓、电子琴、钢琴等乐器
村里人没人会这些乐器
邓小岚就手把手地教孩子们
邓小岚风雨无阻
坚持每个月来两次
寒暑假更加频繁
18 年来
邓小岚从北京往返马兰村的行程
超过 20 万公里
大约能绕地球赤道 5 圈
功夫不负有心人
音乐唤醒了这个沉睡的小山村
经过邓小岚悉心指导
孩子们已能够演奏复杂乐曲
唱功也明显提高
2006 年
邓小岚成立了马兰小乐队
带领孩子们到
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
(邓小岚(右三)在课间和孩子们交流音乐知识(2015 年 8 月 8 日摄)。新华社发)
" 全国的成人音乐节不少
儿童也应该有音乐节
就从我们马兰村开始吧 "
邓小岚说
2013 年
70 岁的邓小岚
发起 " 马兰儿童音乐节 "
2015 年
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
把小学校旁边的荒土坡打造成
一座三层 " 音乐城堡 "。
" 山里孩子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是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
邓小岚说
她真切地看到
音乐让山里的孩子们
更乐观、更自信了
2 月 4 日
乐队的孩子们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用希腊语向世界献唱了
一曲《奥林匹克颂》
泥土的芳香
终于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用音乐改变一座村庄
太行山村换新颜
有人说
音乐成了马兰村的一张名片
邓小岚用音乐改变了一座村庄
如今走进马兰村
只见村南一座新落成的灰色圆形舞台
背靠青山,碧水环绕
远远望去犹如一轮明月挂在天空
这是由邓小岚筹资新建成的
月亮舞台
目前
邓小岚已协调捐赠近 500 件乐器
数千册图书
培养了近 200 多名学生
有 10 多个学生在大学里
读艺术专业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
(邓小岚(左一)和孩子们在校外山间田野练习音乐间隙休息(2015 年 8 月 8 日摄)。新华社发)
" 最初
爸爸和我们都很担心妈妈的身体
但看到她发自心底的快乐
只好不去‘扯后腿’。"
邓小岚的女儿刘明明说
" 我一直在想
妈妈是用行动诠释了梦想与坚持
她很了不起!
" 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
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邓小岚表示
未来她还会在这里坚守
做一名真正的 " 马兰后人 "
(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音乐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
孩子们回馈给世界美好的歌声
谢谢您,邓小岚老人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来源丨新华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