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2-08
2031年,国际空间站将坠入南太平洋无人海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2 年,中国空间站 " 天宫 " 将正式建成

再抬头看,就是更庞大的国际空间站

它始建于 1998 年,持续有航天员在上面居住

然而如今,它日渐老化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NASA ) 近日为它选好了 " 墓地 "

预计 2031 年,它将坠入南太平洋无人海域

在此之前,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

你可以用肉眼看到它

在 400 公里高空运行 20 多年

它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上面住着 3 到 6 个人,在距离地球 400 公里的轨道上运行了 20 多年。它,就是著名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穹顶舱视角

国际空间站是 NASA、欧洲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合作项目。1998 年,国际空间站开始建造,直到 2001 年完工。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各种不同功能的模块陆续被安装到空间站上,逐渐组成今天长 73 米、宽 109 米、总质量达 400 多吨的庞然大物。

国际空间站中的小麦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至今共有来自 19 个国家的航天员生活或到访过空间站。20 多年来,他们在这里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比较重要的实验有,蔬菜生产系统。这个手提箱大小的系统不仅能为航天员的饮食增加新鲜食物,而且还能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植物在微重力下如何生长。

双胞胎兄弟斯科特和马克,两人都作为 NASA 的航天员多次进入太空

另外,还有双胞胎实验。斯科特和他的双胞胎哥哥马克共同参与了该实验计划,斯科特在太空生活,马克则留在地球。科学家们期望通过对比他们两人的身体变化,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太空生活对人体的影响。

从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地球美景

除了做科学实验,在空间站的航天员们还会持续拍摄地球。据统计,现在 NASA 已经有超过 300 万张这样的照片。从国际空间站里欣赏地球,你会发现原来地球是如此美丽的星球。无论是山川还是河流,亦或是宇宙中的地球全貌,所有的一切都会让你感到叹为观止。

2031 年将坠入 " 航天器墓园 "

按最初设计,国际空间站应于 2015 年 " 退休 ",但之后服役期两次延长,计划延至 2024 年。然而,NASA 近日宣布,它将继续服役至 2030 年,然后于 2031 年月坠落到太平洋一个名为 " 尼莫点 " 的无人居住海域。

所谓的尼莫点,又叫做海洋难抵极,这是科学家确定的地球表面距离所有大陆最远的地方。虽然人类很少会踏足这里,但人类的航天器可是没少来。许多旧卫星和航天器以及其他空间碎片在这里坠毁,所以尼莫点又得到了一个绰号—— " 航天器的墓园 "。

NASA 这次发布的国际空间站过渡计划中,还详细说明了国际空间站的终结规划。虽然国际空间站的服役寿命将在 2031 年 1 月结束,但相关工作可能会提前一年或更早时间就开始进行。

NASA 表示,在国际空间站脱轨前的最后几天,一些航天器将被派往国际空间站,不配备人员,只是帮助将其推向地球。这一过程可以由三个俄罗斯 " 进步号 " 航天器和一个诺斯罗普 · 格鲁曼 " 天鹅座 " 航天器来完成。

国际空间站遥望月球

有人预测,等到国际空间站坠毁的那一天,我国的 " 天宫 " 空间站将有可能成为人类唯一在轨的空间站。不过根据 NASA 的计划,他们希望一些民营航空公司能够建造出商用的空间站,从而为未来的航天员继续提供执行任务的平台。

等到国际空间站彻底退役的那一天,会有来自哪里的新空间站和我国的天宫号一起在太空中遨游?这真的值得期待。

观测指南:在哪儿看?怎么看 ?

自 1998 年以来,国际空间站一直在绕地球轨道运行,每 90 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由于体积庞大,轨道高度不高,所以在地球上的大多数地方,只要夜空晴朗,都有机会亲眼看见国际空间站。

2022 年国际空间站上的第一缕阳光

国际空间站每次过境的可见时间都不一样,但通常不超过 10 分钟,你只可能在日出与日落前后看到它过境。它看起来像一颗明亮的恒星,出现得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在读研究生徐智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观测国际空间站可以借助 heavens-above 等相关的专业网站或者 " 天文通 " 等微信小程序。查询结果显示,2 月 15 日至 2 月 18 日的连续四天早上,它都将经过南京上空。

过境总是从西方开始。抬头寻找一个白色的光点,静静地平稳地穿过天空,恭喜你,成功观测到了国际空间站,如果小伙伴们手上有望远镜,就更好不过了。而如果你看到的是闪烁的灯光,那么你看到的是一架飞机,因为国际空间站没有任何可见的闪烁灯光。

值得提醒的是,观测国际空间站应选择周围没有障碍物或者视野开阔的地方,比如楼顶、户外高山等地。此外,眼下正值寒冬时节,小伙伴们在观测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实习生 杨欣桐 现代快报 + 记者 阿里亚 储希豪 胡玉梅 / 文 NASA/ 图

来源:天文追梦团

相关标签

nasa 海域 国际空间站 航天员 双胞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