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潇 文 / 摄)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吉祥物 " 冰墩墩 " 圈粉无数,导致 " 一墩难求 "。扬州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孟晓红别出心裁,用一双巧手捏出十多个非遗版的 " 冰墩墩 " 和 " 雪容融 ",向过往的游客宣传冬奥会,为奥运健儿加油鼓劲。
2 月 9 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在扬州古城区的东关街,找到了正在捏制 " 冰墩墩 " 的孟晓红,只见她揪出一块白色的面团,用手捏一捏就做出了 " 冰墩墩 " 圆乎乎的身子,心灵手巧的孟晓红只靠一根简单的牛角签,把面团捏、搓、揉,再灵巧地点、切、刻、划,栩栩如生的 " 冰墩墩 " 就制作完成,吸引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孟晓红告诉记者," 捏制‘冰墩墩’的时候,我观察了很久很久,力求展现‘冰墩墩’的特点,比如说‘冰墩墩’的脸部色彩,还有它手里的心形。" 为了完美展现 " 冰墩墩 " 的形象,连眼神、奥运五环和冬奥会标志等细节,孟晓红都用面塑做了出来。而且,孟晓红还将 " 冰墩墩 " 融入了滑雪、冰壶、跳台滑雪、冰球、短道速滑等冰雪运动中,制作了各种道具和运动造型。
" ‘雪容融’要难做一些。" 孟晓红告诉记者," 雪容融 " 的制作过程更复杂一些,它的精细地方也要多一些,最难捏之处是 " 雪容融 " 的头部,整体像一个灯笼,被彩色带子缠绕起来,头顶还有一个宝盖造型,都要用手一点一点捏出来。
孟晓红出生在面塑世家,从爷爷那辈起就开始捏面塑。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孟晓红从小就学会了捏面塑的技艺,几块不起眼的面块在她的手里揉揉捏捏就能变得栩栩如生。大学期间,孟晓红选择了俄语专业,毕业后做过几年翻译。为了照顾父亲,也出于对面塑的喜爱,孟晓红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和父亲一起做起了面塑。2009 年开始,孟晓红来到东关街,每天都在向游客们展示扬州面塑技艺。
当天,孟晓红还带着她制作的 " 冰墩墩 " 和 " 雪容融 ",来到文昌花园社区,教孩子们捏制 " 冰墩墩 " 和 " 雪容融 " 面塑,她希望通过制作 " 冰墩墩 " 和 " 雪容融 ",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让更多人了解扬州面塑这一传统文化。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