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ZAKER 2022-02-09
新书推荐:具有文献价值的《我的村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书推荐

书 名:《我的村庄》

作者:陈更生

定 价:268RMB/ 本

出版发行中国图书出版社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籍封面

主要内容

《我的村庄》

这是一本用图片记录华北平原一个普通村庄百姓生活的摄影集

作者陈更生

就出生在河南原阳一个名为李庄的村子

一直从事摄影事业的他

对故乡有炽热的感情和无限的眷恋

三十多年来

他坚持用相机

用视觉人类学视野记录具有文献价值的村庄细节

用敬畏的态度

真实、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乡村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

一个村庄三十多年的变化

是滚滚东流黄河水中的一滴

是大时代众多发展变化的一角

却能让你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农村和中原农民

我的村庄

自从父亲离开我们,我就经常回家了,十天半月就得跑一趟,因为家里有母亲在。母亲一个人独守着我们那个有 10 间平房的大院,我怕母亲寂寞,也怕母亲生病。

我常给弟弟、妹妹、妻儿、还有身边的朋友讲:对我们这些游子来说,有父母在,就有家在,没了父母,我们就彻底失去了家。我们毕竟出生在那个地方,那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生命成长的摇篮,失去了将会是人生的悲哀。我简直无法想象,家没有了,作为一个漂泊的游子,还能在哪里找到最终的归属和温暖,找到那份精神最终的寄托之处。无论何时,我都会记得,那个坐落在豫北黄河滩区的原阳县官厂乡李庄村是我的家。追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出身,其实都来自某一个村庄。也许不是这一代,而是上一代,上上一代,你的祖辈,都曾经拖着两条泥腿,在村头的田间耕耘。那是我们每个人走出来的地方。

村庄,是每一个中国人终极的精神归属,是一个大门永远敞开的精神家园。

我的村庄是一个镶嵌在华北平原上极其平凡的村子。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是我伴着每天的鸡鸣醒来的地方。如今离开那片黄土地来到这个混凝土堆砌的世界,总有一种浮萍无根的感觉。每每回味一双赤脚踩在泥地上的踏实和接地气的安慰,还是那么让人浑身通泰,这种感知无时无刻不透过敏感的神经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深厚的情感。

老家,从只有三间瓦房的小院,到并排的十间红砖新屋,那都是我生命里无法割舍的情愫。我在内心深处坚信,总有一天,还是会舍去身边的这些世事纷扰,回归到一个纯粹的村庄,去感受完整的人生,去追寻精神世界的归属。

我们回避不了一个村庄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也许我们会很多年都不曾想起,不曾回到那片泥泞的小路上,但是在某个深邃得让一丝微风吹过都能感觉到忧伤的夜里,望着玻璃窗也阻隔不了的月亮,还是会从落满灰尘的记忆里,想起穿着粗布衣的父母行走的我的村庄那垄田埂,想起自己赶着羊群回家时夕阳铺洒的那条小路。

那条小路,通往我的村庄,我的家。

我没办法割舍这份感情,这份从我出生就伴随着我的感情。也许因为我是一个承袭传统文化观念很重的人,尽管已经融入都市几十年,接受了几十年大都市的文化改造,却始终没能舍去心底的这份很重的情结。这份情结,就像是盘在泥土里的树根,那么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就像绿叶对根的情谊,一棵树无论如何成长,都还是要从根部汲取生命的营养,直至生命的尽头,这是幸事还是悲剧,很难弄清楚,但我依然坚定不移遵守不变的初心。

从外表看,我绝对是一个前卫的都市人形象,可我体内奔流的血液本质从未更改,它绝对是那个村庄里地地道道的血液源泉。这是血脉对一个人的禁锢,无论如何改变生活环境,血脉内存在的生命的种子,总在渴盼故土阳光的滋养与呵护。

就因为有了这样一份特殊的情感,作为省报摄影记者的我,常常不自觉地把镜头对准我的村庄,记录村里每一个见到的人,村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村里那些在别处无法见到的美丽景物。那房屋,那田野,那些成群牛羊。我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做到某种程度,要做出什么东西,就那样不自觉地带着相机一次次回到家乡,一次次轻松地按下快门:门口的大娘大伯,邻居的小孩,田里劳作的村民,村里唱戏的大嫂,畅快喝酒的兄弟们,走亲串友的乡亲,村里的婚丧嫁娶 …… 当这一切熟悉的影像呈现在眼前时,我越来越觉得不记录是一种罪过,是一种天大的遗憾(实际上我已经失去了许多很有历史价值的东西)。况且,当我以一个同村人,一个家人的身份把镜头对准村里所有人的时候,他们没有戒备,没有躲闪和拒绝,我可以尽情静心地去捕捉他们的精彩瞬间。对我的这种拍摄行为,没有人责怪和刁难,我总以感激的心面对这些善良的乡亲。在我的镜头里,一个村庄最淳朴的感情和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没打算把这做成文献,只想用平实的视觉语言给后人留下点回忆的真实影像。有时太过华丽的外表,并不能让人深刻记得你的容颜。因此,我选择从一个家人的角度,用最直接的手法,进行了纪实性的叙事方式,让图片故事告诉大家这里曾经有过的一切。不知道这种叙事形式能否被读者接受,那是读者的事情,我只管叙述,告诉大家我的村庄和村庄里的人和事,让现象成为一种曾经有过生命的语言。让那些在历史瞬间中展现过的画面,定格成永恒的记忆。

故乡的一切让我如痴如醉。回忆起记忆中的事情,特别是童年的一些记忆,我会滔滔不绝,可等我理出一些头绪想把他们捏到一起时,却又像过眼烟云,怎么也拢不到一块,形不成流畅而集中的文字,一切又变成了模糊的印象,沉在了历史的湖底,怎么努力都打捞不上来。他是那样沉重又深不可测,我怀疑自己的能力无法驾驭这厚重而又零碎的村庄文化,看似人人都可以谈说无数箩筐的乡野记忆,我的语言在这里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好在有图有真相。

既然坚定承担这份责任,就没有推卸负责的理由,只有勇敢地站出来,拿出图片告诉乡亲:我拍了,我记录了,我不后悔。

陈更生

2009 年 12 月 2 日

书 籍 展 示

作者简介

陈更生,河南日报原摄影部主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战略规划委员会专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摄影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

荣誉称号

98 抗洪优秀记者

中国抗击冰雪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8 年中国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

曾获奖项

世界新闻摄影华赛奖获得者

中国新闻奖多次获得者

中国青年十佳新闻摄影记者

河南首届 " 金像奖 " 获得者

河南首届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获得者

出版新闻作品摄影集

《目击》

《现场》

《中国纪实摄影名家访谈录》

《光影 40 年》

文学作品《心中父亲》

作品《奔马图》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30 多年记录《我的村庄》328 幅图片,5 万多字

具有文献价值

如果您对此书籍感兴趣

就联系我们购买吧(有惊喜)

微信号:chongchong1412

电话:13838270290

微信请备注(买书)

//////////

相关标签

河南 书籍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