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02-09
冬奥日记丨“被冰讨厌了”的他,是上场下场都会对冰面鞠躬的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ZAKER 哈尔滨特派记者 王坤 张堃雷

" 我好像被冰讨厌了。"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短节目赛后混采区,羽生结弦就站在记者面前,许多人被他这句话瞬间 " 破防 " 了。

而记者,却陷入了回忆。

网络配图

1998 年日本长野冬奥会,那是记者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花样滑冰。从那之后,喜欢上了花样滑冰 24 年,其中有 12 年是羽生结弦陪伴记者度过的。记得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他时的模样:他刚从青少年组转成人组,表演是那么青涩可爱,掬一把冰面上的冰花撒向空中," 雪花 " 星星点点,落在他笑得皱巴巴的小团脸儿上 ……

12 年过去了。现在,他是万众瞩目的两届冬奥会冠军,要在全世界期待的目光中创造 " 冬奥三金 " 的奇迹。然而命运像是很想跟他开个小玩笑:短节目第一跳,他的冰刀卡进冰洞,起跳失败。稍微了解这个项目的人,应该知道这是这项运动的常规意外,但也应该知道对高手 " 厮杀 " 的冬奥会来说,跳跃起空意味着什么。

混采结束后,日本的记者问:" 你失望了吗?" 记者保持了沉默,但内心想说:" 从不在乎什么‘冬奥三金’,只希望他不要受伤,要一直健康、幸福下去。"

网络配图

能看出他已经非常自责了。羽生结弦面对媒体、面对自己,一直在苦笑。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直面失误、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他经常 " 虐待 " 自己的话是," 很懊恼,真的很懊恼 "。

在他一骑绝尘、光芒万丈的路上,这一幕并不陌生。许多人见过他在比赛场上放声痛哭。他是世界上优秀的运动员之一,他的经历成为被赞颂为传奇,可是他从未一帆风顺,步履蹒跚、披荆斩棘。央视那段经典解说 "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让他从此 " 出圈 ",可人们大概也忽略了,他如今已经是一位 27 岁、参加了三届冬奥会的老将。他的大部分同期运动员已经退役,他也已经过了这项运动的最佳年龄。

正是这样一个 " 久经沙场 " 的老将,他总结自己失误的原因,是 " 被冰讨厌了 "。这么多年来,他是记者见过的、对冰面感情最深的运动员,是唯一一个会在上场和下场前,都会对冰面鞠躬的人。

从小到大,无论是正式比赛还是训练,只要上冰之前,他永远都是先向冰面鞠一个 100 度躬,然后双手抚摸一下冰面,再飞奔向冰场。下冰前亦是如此:转过身来,面向冰面,鞠一个 100 度躬、双手抚摸一下冰面,再起身离开。

在他的眼里,那片冰面,是摇篮,是梦想,是战场,是生命。

在他的眼里,冰面是有生命的。

网络配图

所以,他非常非常珍惜冰面。许多人曾看过他蹲在冰面上用手 " 补洞 "。一位 84 岁的日本资深制冰师接受采访时说,冰面痕迹可以判断运动员的实力,普通选手有很深的痕迹,而羽生结弦滑过的冰面几乎没有助滑痕迹,跳跃落冰也只留一点痕迹——他超一流的技术也体现在冰面上。

这位制冰师还讲到一个细节。他说:" 我见过很多运动员,现役时期根本不打招呼,也有成为职业选手后突然变得亲切和蔼的人。但羽生结弦是不一样的,擦肩而过一定会对我们低下头来鞠躬。"

很多人问记者,你在北京冬奥会上见到偶像羽生结弦,不激动吗?12 年来,记者的梦想就是能亲眼看到他比赛。前两天,记者在首都体育馆的赛前训练中终于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他。可是,并没有那种激动和心跳加速。看到他反复练习那个人类最高极限难度四周跳。反复练习,摔倒。记者也没有感到虐心。那是他的选择。

他的一切令人平静,因为他的一切是记者熟悉的。因为他从来就是个没什么滤镜的人:他没有公开网络账号,没有经纪公司,27 岁了没有手机,从不和别人聚餐社交 …… 他的世界一直非常简单——只有花样滑冰。

可是,只有一幕,当时让记者非常非常心动——那就是,当亲眼看见他就在我面前,准备下冰,他仍然先是转过身,面向冰面,鞠了一个 100 度躬,用双手轻轻抚摸一下冰面 ……

网络配图

转身下冰后,他向为他开门的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鞠躬说:" 谢谢,辛苦了。" 他说的是很标准的中文。

" 谢谢 " 也是他最喜欢的中文。

这些年,越来越少有人问记者 " 你为什么喜欢羽生结弦 " 了。尽管人们并不一定能看懂花样滑冰,但越来越多人 " 爱 " 上了他。人们对他的 " 爱 " 超越了国界。

如果你问记者,见到他本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记者仍会说:他配得上绝大多数人的喜欢。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张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