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尔滨特派记者 张堃雷 王坤 / 文 韩伟 / 摄 / 视频拍摄并制作 北京报道
以往的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往往冰强雪弱,但北京冬奥会,随着谷爱凌、苏翊鸣等年轻小将的崛起,这一格局被逐步打破。对于很多只能派出少量记者的新闻单位来说,跨越冰上和雪上赛区,实现报道方面的 " 全覆盖 " 有着不小的难度。
本届冬奥会,为了方便记者跨赛区采访,京张高铁的清河、延庆、太子城站实行了 55 天的闭环、非闭环管理。作为闭环内的一员,记者需要以闭环人员的身份通过 12306App 进行免费预约车票,并进入组委会预留好的 4 节闭环车厢,从而完成北京、张家口和延庆赛区的跨赛区采访工作。
2 月 10 日,中国队的雪上项目迎来了一阵优势项目狂潮,哈报的特派记者们也着实体验了一把跨赛区采访的辛苦。上午 9 时的比赛,记者们不到凌晨 4 时就起床,经过一路颠簸,终于在早上 8 时 10 分左右到达比赛场地,悬着的心也随之落地了。
虽说从清河站(北京)到达太子城站(张家口)仅需要 50 分钟,但真正的车程却远比这复杂许多。由于本届冬奥会采用闭环管理的模式,所有记者若想到达比赛场馆或车站,必须以北京主新闻中心(MMC)作为换乘点,跨赛区采访更要从目的地的主新闻中心再前往赛场。
为了在今早 9 时单板滑雪女子 U 型场地比赛开赛前到达云顶滑雪公园,记者只能搭乘早 6 时 20 分的高铁从清河赶往太子城。要想顺利上车,就必须搭乘酒店 4 时 30 分的汽车抵达 MMC,再换乘 5 时 15 分前往清河站的汽车。而在 7 时 10 分抵达太子城站后,所有来时的流程还要再进行一遍。简单点说,就是记者一早上搭了 5 班车,经过 6 个点位才最终抵达了采访地点。从天黑走到天亮,说出来只有 7 个字,做起来却是不易,一早上近 5 个小时的手忙脚乱,以及因为睡眠时间不足造成的头晕脑涨。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过程辛苦,但能在雪上领略到中外选手的风采,这点辛苦,值了!
编辑 曲传依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