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病床上,来自广西凤山县的肢体残障患者张宁波已经接受了一次肢体矫正手术,过段时间将做第二次手术。下次手术将帮助她的左腿伸直,她也能更好地站起来。
张宁波是深圳慈善会 · 肢体矫形与重建专项基金 " 重塑未来 " 肢体重建医疗救治项目的受益人之一(以下简称 " 重塑未来 " 公益项目)。童年的一次跌倒受伤,伤口过敏感染致使她左腿从不能弯曲,慢慢到无法正常走路。2021 年 11 月,她来到深圳市残联主办的 " 畸形筛查义诊活动 " 的现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受医生的面诊。当听到医生告诉左腿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恢复时,她控制不住流下满含激动的眼泪。经过一个月的手术治疗,她的腿部已经比受伤之前好了许多。" 大概还有半年的时间,我的腿就可以和普通人一样能够站立。" 张宁波说道。
▲结束第一次手术后的张宁波,正在用 " 雨燕中心 " 提供的电脑学习就业技能。
公益助残项目已为 270 余人进行矫形治疗
" 重塑未来 " 公益项目基金于 2021 年 12 月正式启动,是由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和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肢体矫形外科共同发起。项目旨在探索残肢患者治疗、培训、再就业的保障体系,帮助残障者适应社会,促进残障者的自身发展。在公益项目中,肢体障碍者通过面诊筛查可做矫形手术,有劳动能力者会优先列为资助对象。据了解,做完肢体矫形手术后,患者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或者衔接做下一台手术,整个治疗过程短则 20 多天,长则两三个月时间。
" 矫形与肢体重建目前还属于相对偏门的专业,很多残障朋友都不知道肢体畸形是可以通过手术进行矫正的,我们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残障人士更好的融入到社会。" 潘琦正是华南医院肢体矫形外科主治医生,13 年的时间里,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次关于残障人士肢体畸形与功能障碍的各类诊治活动,其医疗团队在肢体矫形与功能重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潘琦正在为残障人士进行肢体检查。
" 重塑未来 " 公益项目自启动以来,先后为 3000 多名肢体障碍者进行义诊筛查,为 270 位受助患者进行矫正治疗。其中在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累计为 11 名患者完成矫形手术,这些接受肢体矫形手术的患者大多来自龙华区对口帮扶地区,广西凤山县、巴马县,河源紫金县等地,治疗费用个人支出部分,由肢体矫形与重建专项基金全额资助。除此之外,在 " 重塑未来 " 项目基金成立前期,公益项目活动已经带出了深圳,走向全国各地需要帮扶的困难肢体障碍者。在海南、云南等地区先后开展肢体重建医疗筛查 830 余人,其中在广西为 8 名肢残患者、云南 15 名患者完成手术,在海南儋州筛查 96 人,10 位患者术后经过观察、康复锻炼,目前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帮助肢体残障者在病床上学手艺
" 在术后康复期间,他们没有经济收入,也闲着没事干。" 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莹莹介绍道:" 我们中心将培训和就业岗位带到医院,解决困难残障者的就业难题,我们提供电脑到病房,有专业的老师线上一对一开展培训,不定期到院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就可以实现能力提升帮助他们就业。"
为支持肢体矫形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医院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作为培训室。目前开展的技能培训包括苏绣、大数据测试等,苏绣主要面向心灵手巧的妇女,培训合格后,由 " 雨燕 " 对接企业派发订单,在医院或者家中就能完成手绣订单。大数据测试要求有一定的互联网知识基础,学成后对接岗位资源,通过一台电脑就能上岗就业。
" 目前在深圳已联系好 1000 个岗位,其中有家互联网公司提供了 50 个测试岗位。" 张莹莹说,他们参加完培训,部分残障者直接带着电脑在医院病床上上岗;有的出院后直接到企业上班,上班时可能还戴着矫形器械;也有的把技能带回老家,居家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残障朋友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还能承担起家庭生活开支。
向昌谋是广西河池凤山县中亭乡六马村人。他的左胳膊变形弯曲, 伸不直,使不上劲。2021 年 12 月 17 日,向昌谋来到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接受治疗,历时 5 小时完成手和脚的矫正手术。" 我这只手以前都不能动,弯曲的很厉害,现在都可以用力了。" 向昌谋很高兴,虽然左手还固定着器械吊着绷带,但他还是努力动了动手指,展示自己的变化。" 真的非常感激莹莹老师和潘医生,认识他们让我感觉自己获得了新生,拥有了奋斗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现在,向昌谋是龙华区残联在凤山开展 " 互联网 + 居家就业技能培训班 " 的一名学员,学成后将成为云客服,居家线上工作。
继续探索公益助残模式帮助更多人
2022 年,肢体矫形与重建专项基金和 " 重塑未来 " 公益项目将继续开展各类义诊活动,以治疗和就业帮助相结合,依托 " 雨燕 " 促进残障者多元化就业的优势,在医院开设更多适合残障朋友的技能培训,把更多的技能和岗位带给残障朋友,帮助他们通过就业自力更生,慢慢融入社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 ‘重塑未来’公益项目计划每年为肢体残障者做 100 台矫形手术,费用差不多要一百多万元,我们基金成立之初发起筹集的首批爱心捐款差不多快用完了。" 张莹莹说道,她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支持基金和 " 重塑未来 " 公益项目,为肢体残障者群体的康复治疗、培训就业、社会融入提供帮助,让公益助残模式惠及更多人。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涂世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