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石家庄 2022-02-10
文化石家庄•感受非遗之美 | 井陉拉花遍地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石家庄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惠玲 / 文 张晓峰 图

井陉拉花是一种井陉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井陉周边乡村,自古以来就以深沉朴实的风韵、刚健苍凉的艺术特色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舞姿深受百姓的喜爱,可谓是 "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人人都会扭 "。2006 年,井陉拉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载歌载舞反映生活

对井陉人而言,红白事上扭拉花、广场健身扭拉花,甚至学校和各单位的体育休闲项目里也有拉花,正可谓 "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 "。花伞起、彩扇落、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 …… 一气呵成的动作里,流露出几多韵味、几多喜悦、几多辛酸。

△花伞起、彩扇落,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 …… 拉花动作一气呵成。

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时的民间街头花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拉花产生并形成于何时何地史无记载、无文字可考,但拉花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井陉县的地理环境、经济历史、民风民俗紧密相连。

相传,宋末元初,井陉深山里有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经常抢劫民财、残害百姓,当地百姓恨之入骨,便想除掉这个恶贯满盈的山大王。有一年春节,他们选拔了一伙胆大心细、武艺高强的青年男女,装扮成村姑、花童、渔妇、田公、货郎等,身着五颜六色的彩衣,手持精巧美丽的花伞、花扇、花瓶、花篮、霸王鞭等物件,暗中携带着各种兵器,佯装途经山寨,故意让土匪劫掠入山。深夜,趁给山大王献艺之机,村民与被劫去的人里应外合,除掉了山大王。自此以后,每逢年节,当地百姓都打起花伞,舞起彩扇,挑起花瓶、花篮,打起霸王鞭,结队欢舞,以示庆祝。这一舞蹈形式就这样世代相传到了今天。

古时在井陉一带的深山密林里,勤劳、质朴的农民依靠狩猎、砍柴、采药为生。他们攀悬崖、跨峻岭,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助、困难中相帮、贫苦中相怜,建立了真挚的爱情。拉花舞蹈中的一对对男女,互相搀扶着登山跨涧,彼此间情真意切,男女双方对天三拜(即 " 凤凰三点头 "),意在海誓山盟。载歌载舞的拉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与甜美的爱情生活。

刚柔并济风格独特

" 传统的井陉拉花虽然属于北方秧歌范畴,但又有它自己的艺术特色。" 井陉县拉花艺术研究会会长荣晓丽介绍,井陉拉花以 " 拧肩 "" 扭臂 "" 翻腕 "" 吸腿 "" 撇脚 " 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以 " 花瓶 "" 花伞 "" 彩扇 "" 霸王鞭 "" 太平板 " 等为主要表演道具,加之可称为独立乐种的拉花音乐伴奏,形成了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 拉花的每一种道具都有它的象征意义。比如,伞象征着风调雨顺,包袱象征着丰衣足食,太平板寓意四季太平,霸王鞭寓意文治武功,花瓶象征着平安美满等等,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拉花是一种不受场地限制的群舞表演形式,既可街头、场院演出,也可登台献技,时间可长可短。演出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行进中的演出,称为 " 过街 ",这种表演因受行进的局限,仅能用 " 一根鞭 "" 二龙并进 " 等简单的队形,一般在参加 " 拉会 " 和 " 踩街 " 时采用。另一种为场地演出,其队形多变,能充分发挥演员的表演技能,而且演出完整。" 参加演出的演员一般为 6 的倍数,现在大规模的拉花队伍如 18 人拉花、36 人拉花等等都是继承了拉花的这一特点。" 荣晓丽介绍。

井陉拉花的音乐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民歌、民间曲牌和戏曲曲牌的音调,还有浓厚的寺庙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色彩,古朴典雅、深沉美妙、刚健稳重,与拉花舞蹈的沉稳、含蓄、刚健、豪迈风格交相辉映。

现在的井陉拉花,既保持了传统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阵容庞大时,气势恢宏;队伍精炼时,特点突出。舞蹈语言多姿多彩,音乐旋律扣人心弦,更具丰富完美的情感容量和精彩动人的艺术张力。

一代一代传承创新

" 井陉县是中国拉花艺术之乡,这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非常受群众的喜爱。" 井陉拉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武新全介绍,拉花的舞姿刚柔并济,舞乐苍凉凄美,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曾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最高奖 " 山花奖 ",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武新全与这种民间艺术相伴几十年,对拉花情有独钟、难以割舍。"1957 年 3 月 27 日下午,井陉拉花‘扭’进了中南海怀仁堂,我们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每每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武新全仍是难抑激动之情。

2008 年 2 月,68 岁的武新全再次进京。这一次,他是参加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并与徒弟们献上了代表作《六合同春》。" 传统的井陉拉花以东南正流派的《六合同春》最为知名。" 武新全介绍,为取吉祥之意,传统的《六合同春》是由六名演员合作完成。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井陉拉花不断探索革新,由小舞台转型为适应广场演出的形式,表演人数由 6 人增至 36 人甚至更多,节奏加快,气势增强。

△培养新人是拉花传承发展的重要一环。

对于井陉百姓来说,拉花几乎人人都会扭,热爱扭井陉拉花的男女老少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到广阔舞台上去展示这种独有的民间艺术,荣晓丽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荣晓丽和她的拉花舞蹈队成员一起,为研究传承拉花不断地实践着。" 我们井陉县拉花艺术研究会作为一个民间的社会团体,努力为更多的拉花爱好者切磋交流搭建桥梁、编织纽带,也为更好地将这一民间艺术传承创新而不懈努力。"

编辑:力洪

责编:杨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