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2-02-11
省医新急诊投用,打造华南实力最强急危重症抢救监护平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 月 11 日,经升级改造,广东省人民医院新急诊科启用。新急诊科的启用,标志着院前急救、发热门诊、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等急诊功能单元完成全新流程再造和功能升级,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建成华南实力最强急危重症抢救监护平台。这是省医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以来,医院整体流程再造的重要成果。

急诊开放床位 80 余张,匹配先进的便携式 ECMO

记者走访发现,焕然一新的省医急诊科目前设有院前急救、急诊门诊、发热门诊、抢救室、EICU、留观室、急诊负压手术室、胸痛 / 卒中中心、急诊病房等单元。

省医急诊科副主任胡北介绍,急诊开放床位 80 余张,年急诊量近 20 万人次。含急诊 ICU 床位 14 张,抢救床位 22 张,抢救和监护床位接近总床位 50%,重症抢救规模和实力国内首屈一指,真正建成了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症监护治疗的三位一体的急诊急救大平台。

据了解,新急诊科室设备先进,配备各式有创 / 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脑电监测、脑氧检测、床旁超声、移动超声、ECMO、CRRT 机、急诊胃镜等先进的急救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率先在急诊科配备。值得一提的是,急诊专用胃镜、便携式 ECMO、可视化电磁导航鼻肠管在全国率先配置。

新 EICU:打造华南高质量急危重症应急救治平台

改造后的急诊以和重症一体化为特色,重点开展体外心肺复苏技术(ECPR),积极建设复苏中心。依托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眼科研究所及介入治疗学科,通过建设 " 胸痛中心 "、" 综合性卒中中心 "、" 眼卒中中心 " 等,为急性胸痛、各类卒中患者提供及时高效的救治,不断提高救治水平,打造华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急危重症应急救治平台。

为了确保绿色通道更加通畅,急诊科新增了专门的绿色通道处置室,为胸痛、卒中、创伤等绿色通道患者提供了专用的急诊专科救治场所,此外,急诊科还完善自动化物流系统,通过自动化物流系统将患者用药快速精准送到患者手中,通过气道传输将各种待检验标本安全、平稳的直接送达检验科,让患者实实在在的体会到方便。

另外,省医急诊每年收治外省患者比例超过 20%。在航空急救、有创、无创颅内压监测、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基础上,重点开展 ECPR、脑氧代谢监测、电磁导航肠内营养途径建立、可视化人工气道建立、膈肌起搏、EV-1000 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科研团队在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脓毒症、AI 辅助医疗行为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

将逐步打造创伤急救救治中心和平台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介绍,省医原来的急诊室空间窄小,环境差,患者就医体验不好。同时,发热门诊、抢救室等的设置不太合理,影响了急诊学科的发展和提升。对医院急诊进行医疗流程和环境改造,是整个省医流程再造的重点工程。新冠疫情来袭,也证实了将发热门诊升级改造并整体搬迁的规划布局的前瞻性、有效性。目前省医还在持续开展整体流程再造。围绕服务患者、服务临床目标,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诊环境,建立现代化的优质就医环境,更好满足人民就医需求。

同时,他指出,广东省人民医院将逐步打造创伤急救救治中心和平台,建设更为完善的创伤急救应急体系。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急危重症学科建设、急诊医学研究所构建、急诊医学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广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进一步打造现代化的高水平急救体系。

记者了解到,省医发热门诊按国家标准及要求进行规范化设置,发热门诊严格划分三区两通道,设有 8 间独立的负压隔离病房和 1 间独立抢救室,以及三个候诊厅,实施患者风险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