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2-12
连破9次纪录!“最快的冰”是怎么来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华社记者罗鑫 江红 王镜宇

2 月 11 日,在国家速滑馆 " 冰丝带 " 进行的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 10000 米比赛中,瑞典选手尼尔斯 · 范德普尔以 12 分 30 秒 74 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在速度滑冰领域,大多数世界纪录产生于卡尔加里、盐湖城两个城市的高原场馆上。对于位于平原的 " 冰丝带 ",能够产生世界纪录,这块被外界称为 " 最快的冰 ",以实力为自身正名。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背后不仅意味着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历经 " 汇各界之智,集各方之力 " 之后,达成的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提供最好的竞技舞台 让运动员们焕发活力

在 " 冰丝带 " 的运动员入口处,设有一面纪录墙,上面的场馆纪录产生于去年的 " 相约北京 " 测试赛,主要由荷兰、中国、韩国等选手创造。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开赛后的 5 个比赛日,纪录墙上的纪录频频被改写。

多位参赛选手打破奥运纪录,其中 4 位打破的奥运纪录已尘封 20 年。荷兰名将伍斯特等对冰面质量给出高度评价。

" 最快的冰 ",这是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希望实现的目标。如今对于这一目标的达成,武晓南坦言:" 事实胜于雄辩。这其实很正常,说明这几年没白干。它其实也是一个‘汇各界之智,集各方之力’水到渠成的过程。"

不过,打造能够创造世界纪录的奥运场馆,一直是武晓南藏在心中的一个奥运梦。在 " 冰丝带 " 还是一个在建工地,许多人不知道它到底能建成什么样的时候,武晓南早已有一个怀揣已久的美好 " 蓝图 "。

2018 年,第一次接受外媒集体采访。韩国记者问武晓南:" 对这块冰,您未来有什么期待?" 武晓南清楚地记得,他说:" 因为我小时候练过田径,对这些事情记得特别清楚:1968 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三大‘神迹’之后,1988 年首尔(汉城)奥运会,美国队在平原创造‘神迹’。"

" 冰丝带 " 也是地处平原。当时,武晓南就说:" 我说相信未来的运动员。我们作为奥运场馆的建设运营者,肯定要提供一个最美好的竞技舞台给他们。我觉得这得到了我们的团队的各方支持,最后做到了,而更重要的是这些运动员们在这里,确实焕发出他们的活力。"

汇五洲水结丝带冰 打造 " 最快的冰 " 是个系统工程

" 冰丝带 "24 个入口由中国二十四节气装点,从其中一个节气一侧的正门进去是一个透明的冬奥会徽 " 冬梦 " 的展示装置。武晓南不无骄傲地说:" 这叫‘汇五洲之水,结丝带之冰’。包括国家元首、国际冬季体育组织负责人等都前来造访,对这个装置都很感兴趣。"

从 " 冬梦 " 会徽顶端倒入一杯水,这杯水就能缓缓地顺流而下,一直抵达制冰的机房。" 有一天摩纳哥亲王来这里,尝试着倒了一杯水,他打趣说,‘后面如果有运动员破了纪录,一定告诉我,说不定和我加的这杯水有关!’ "

武晓南表示," 冰丝带 " 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制冰,近 1.2 万平方米的冰面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的速度滑冰场馆冰面。" 除了制冰过程的碳排放趋近于零,而且冰面温差可控制在 0.5 ℃以内,这样制出的冰面硬度就越均匀、冰面就越平整,有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

" 制冰系统是一个大的系统,它绝对不简单。在此之前,确实用了一年的时间去解决到底用什么制冷剂。实际上制冷剂折射的是一个整个制冰的技术体系的问题。" 武晓南说。

而这一 " 制冰奇迹 " 的开端历经数月的研究与商讨。武晓南说:" 自来水和纯净水的配比不同,水的电导率不同,它会造成结冰后的硬度不同,在经验的区间里进行测试,最终确定了合适比例。"

场馆里的湿度很重要,清华大学研发的空调除湿系统就大显身手。" 当运动员滑过,平滑如镜的冰面不会升腾起飘飘雾气,这就是冰面质量的体现。过去在一些老的溜冰场里,经常看到场内雾气昭昭的。"

相比 2008 年," 冰丝带 " 采用环保节能灯光布局,不仅节能省电,而且有利于比赛的配合展示。通过最新影像技术实现各类动态画面呈现,配合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融合中国元素、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依托数字科技,用光影艺术展现体育赛事的多元魅力,充分展现亚洲最大冰面之美。

武晓南说:" 冰的厚度也有讲究。这个冰面的厚度是 2.5 厘米到 2.8 厘米之间。"

" 大家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然后我们服务好所有的人,传递好信息。" 武晓南说。

夏奥到冬奥的传承 奥运和残奥的汇聚

武晓南介绍," 冰丝带 " 赛后将形成 " 一湖一场一赛道 " 的冬奥文化集群。" 一湖 " 指的是 " 冰丝带 " 的一侧有一个湖,到冬天,就和什刹海一样,形成具有野趣的野冰,与 " 新时代 " 二氧化碳制冰的 " 冰丝带 " 相映成趣。以 " 冰丝带 " 为背景,对面有一些极具观赏性的历史遗迹。这样可以说是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

" 一场 " 是对夏奥的致敬,它将成为 " 冰丝带 " 这个汇聚体育竞赛、全民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的 " 多功能体 " 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一家公司赞助了这个足球场的草坪。2008 年残奥会的时候,它是盲人足球的竞赛场地,中国队在这里获得了奥运会亚军。

" 一赛道 " 是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赛道。" 这个赛道是请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赛道的外国设计师设计的,未来将举办一些国际冬季运动赛事。" 武晓南说。

" 冰丝带 " 建立在 2008 年射箭比赛和曲棍球比赛的 " 土地遗产 " 上。" 当年一些志愿者因比赛‘结缘’,有的因为奥运情怀,又来到冬奥会进行服务工作。" 武晓南说。

对于未来,武晓南透露,运动团队早有计划。" 场馆内除了速度滑冰赛道外,中间还有两块标准冰场,可以举办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项目。我希望将‘冰丝带’打造成为一座多功能城市体育综合体,精心设计的拍照点位可供游客‘打卡’,内场配备冰雪运动装备售卖、展示店。" 武晓南说。

" 我一直设想这么两个场景——一家人来到‘冰丝带’,儿子练习冰球,女儿练习花滑,父母在等待过程中在场馆内的商店为孩子挑着新的冰刀 …… 运动员在训练鞋垫上安装一个传感器,就能构建一个新的应用场景,准确获取上冰的数据,帮助运动员分析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成绩 ……"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