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4 日,北京冬奥会开幕。
近日,一条日本记者被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圈粉的视频顿时 " 火 " 了:身佩 6 个 " 冰墩墩 " 徽章的日本记者,对冬奥会吉祥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萌萌的 " 冰墩墩 " 圈粉无数。
有意思的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主创团队负责人、时任广州美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的曹雪,与无锡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就读于原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造型美术系,毕业后落户无锡执教 15 年,还曾是无锡日报的特约插画师!
" 冰墩墩 " 主创者曾是党报特约插画师
随着冬奥会开幕临近,曹雪越发 " 忙 " 了,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之前,他刚刚送走一档媒体,而在记者之后,又排着江苏省级媒体的电话连线采访。接到无锡日报记者的采访邀约,他二话不说就排出 " 档期 ",他说,在无锡学习、执教的经历,令其受益匪浅!
1981 年,曹雪进入无锡轻工业学院(下简称 " 无锡轻院 ",现江南大学)造型美术系学习。" 无锡轻院(现江南大学)设计专业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平:学校拥有一批传统艺术设计的顶尖师资,还有一批从欧洲、日本学成归来的老师,为教学注入一股清流,同时,请校外专家开设讲座开放办学,学生得以长见识、拓视野、启思路。" 在无锡求学过程中,传统美学的底蕴,现代审美的视野,为曹雪打开一片新天地:传承 + 创新,构架出其设计理念的基础。
天生丽质的无锡,成为曹雪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库。在校求学期间,他向无锡日报、《太湖》等地方主流媒体、杂志投寄自己的作品。无锡日报美术编辑范华曾多次接到曹雪的投稿," 他的作品质量很高,是本报美术特约通讯员。" 那时,曹雪向无锡日报投稿作品主题集中于无锡风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无锡日报曾刊发曹雪一幅名为《锡惠公园》的速写,他至今保留着这幅作品。
曹雪在无锡日报上刊发的作品
大学毕业后,本着对无锡的热爱,曹雪落户无锡执教,成为一名真正的无锡人。1999 年,他因工作调动赴广州美院,但与无锡的朋友、师生,一直保持着联系。整整 19 年,曹雪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无锡。
给熊猫造型穿上 " 冰晶外壳 "
2019 年 9 月 17 日,这个日子 " 刻 " 在曹雪心中,脱口而出。这一天,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全球发布," 冰墩墩 " 正式面世。在此之前,2019 年 8 月 21 日,冬奥会组委会已小范围通知,曹雪团队设计的 " 冰墩墩 " 入选," 但不到最后一刻官宣,总不敢相信这事成功了!" 曹雪说,全球发布当天,心情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 冬奥会举世瞩目,吉祥物更是承担着友好大使、亲善大使的重任,也彰显中国最高设计水平。广州美院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总要搏一下。" 带着承接 " 国家任务 "、体现 " 国家形象 " 的使命感,曹雪带着 14 人组成的设计团队,投入吉祥物设计工作。
熊猫是不二之选,其形象深入人心,但有利也有弊:视觉、审美重复度高。这个难题如何破?在一稿一稿修改中,冰糖葫芦外裹冰晶给了设计人员启发:给熊猫穿上 " 冰晶外壳 ",憨憨的国宝顿时成为冬奥气质十足的 " 冰墩墩 "。
" 吉祥物设计,不仅要体现文化性、艺术性,更要体现商业性。" 曹雪告诉记者,他生活、工作的两座城市,无锡是工商名城,广州是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迅速、商业氛围浓郁,自己对商业敏感度更高,这已融为他设计的文化基因," 文化元素以商业手段体现,大卖、大火,才能将信息、故事传播出去。" 实力圈粉的 " 冰墩墩 ",印证了这一点。
在采访中得知,曹雪的 " 体育缘 ",早在 2010 年广州亚运会便已开启:他曾担任广州亚运会视觉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和他的设计团队曾参与亚运会场馆、景观、主视觉标准设计,也担任广州城市定向越野世界杯、福建晋江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相关视觉设计。除此之外,他还是广州城市标志的设计者。
当冬奥会开启大幕
憨态可掬的 " 冰墩墩 "
有没有萌到你?
来源:无锡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